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圖1:任命臺灣總督府部課長之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000000420030028)
圖1:任命臺灣總督府部課長之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000000420030028)

臺灣總督府首任學務部長伊澤修二來臺推展日語教育

文/許錫慶/本館整理組研究員

  伊澤修二生於嘉永4(1851)年4月,卒於大正6(1917)年5月3日,是著名的日本教育家,也是最早從事近代音樂教育及口吃矯正的教育者,同時也是第10任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的兄長。他出生於信濃國(今長野縣)上伊那郡高遠町,明治8(1875)年奉派赴美國留學考察師範教育,返回日本後曾任東京師範學校校長;明治23(1890)年他組織一個名為「國家教育社」的社團,提倡「國家主義教育」,重點為免費的義務教育,以及主張教育必須是國家的事業並由國家來控制。

  明治28(1895)年,日本從清廷手中取得臺灣為新領土,因伊澤曾以「國家教育社」的名義,發表一篇名為〈臺灣教育意見書〉的文章,論及日本統治臺灣之後,最重要的工作是以免費的義務教育來推廣日語,此一意見被臺灣首任總督樺山資紀接納,並邀請他赴臺擔任臺灣總督府的首任學務部長。圖一即是樺山總督任命他擔任學務部長心得(按:權理)的公文書。

  獲任命後的學務部心得伊澤修二在明治28(1895)年6月7日從宇品出發,17日下午抵臺北,翌日便於臺北大稻埕的一間民宅開辦學務部事務。關於當時的社會情勢,他在〈土語講習所設置相關報告書〉中寫道「因語言不通,文武官吏同感不便之事意外強烈,雖有百數十名陸軍通譯,然詢問臺北地方土民,幾經翻譯仍間或有聞不通話語,況如憲兵警察官等須少許人數離開從事職務者,無法逐一給予通譯,縱使給予,在不說官話之土民當中亦使用不便,因而難期在其中不會發生危險。」

  講求彼此思想溝通的方法乃燃眉之急事。學務部鑑於此一情勢,便由伊澤上陳意見書給樺山總督,謂「新領地臺灣教育之方針,大體分二途。第一乃目前急需之教育關係事項,第二為永遠之教育事業是也。」基於此,學務部的當務之急,便是計畫編輯會話教科書及開設學堂;當時大稻埕富商李春生建議伊澤,招收士林子弟並利用劍潭寺當學堂。伊澤便率學務部員赴士林視察,最後決定設芝山巖學堂於芝山巖山頂上的惠濟宮,並就地招募士林仕紳子弟柯秋潔等為學生,教授日語及西洋文明基礎學科。在《民政事務成績提要》中載有:「自明治二十八年七月十六日,招集八芝林街鄉紳之子弟十餘名於芝山巖,開始傳授我邦國語,其後又為國語傳習志願者舉行數次測驗准予入學,再得十餘名,至同年九月,傳習生的現有人數已多達二十一名。」因當時所招收的學生以較年長者居多,故基於生活保證之意味而對學生發給膳食費及津貼。

  同年6月26日,學務部亦遷移至芝山巖,專門從事土語(按:臺灣話)之研究、會話教科書之編輯及對臺灣人推行日語教育。當時的社會苦於言語不通,「對本島人教以國語(按:日語)、對本國(按:日本)人教以土語」乃是一般人對教育之輿論,學務部之事業亦朝此一趨勢前進。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蕭碧珍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