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本館陳列於展場的淡水鄞山寺模型
本館陳列於展場的淡水鄞山寺模型

淡水鄞山寺地理位置、建築形式、風水格局介紹

文/俞惠鈐/本館採集組助理研究員

  淡水鄞山寺,位於新北市淡水老街的東南端,坐東向西,背倚大屯山,面朝淡水河,前有半圓形水池,後有蛤蟆穴,地理形勢符合堪輿學之觀點。清道光2(1822)年汀州籍移民張鳴崗等人所創建,原為汀州會館,供奉定光古佛,民間俗稱「定光佛廟」,咸豐8(1858)年重修,為四合院建築,是傳統漢式中型寺廟,保存狀況佳,民國74(1985)年8月19日,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定古蹟。本館文物大樓第三展示室陳列有鄞山寺模型,歡迎民眾蒞館參觀。


  就地理位置而言,鄞山寺背山面水,前之淡水河,是北部地區的主要供水河流之一,長度與流域面積是全臺第三。後之大屯山,地名源自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大洞山社,原名「大洞山」,因山稜似豬的背脊,漢人稱「大豚山」,雅名後改為「大屯山」。標高1,093公尺,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為一錐狀火山,屬大屯火山群的大屯山亞群。

  就傳統風水而言,鄞山寺格局屬「蛤蟆穴」 (或名水蛙穴),寺前呈半月形的水池,象徵著蛤蟆的嘴,寺後左右兩口水井,象徵蛤蟆的雙眼。蛤蟆穴的功能主要在儲財。

  就建築形式而言,鄞山寺正殿為一條龍式的結構,全寺的最高建築,祀神的聖域,供奉定光古佛。中庭是寺廟祭祀用的「儀典空間」,由中央的三川殿和正殿左右兩廊和山牆相連成的一個完整封閉的合院。前殿開三門,為清代傳統建築形式的三川門,符合主神定光古佛的神格(臺灣傳統,帝后級神祇開五門,將相士大夫級開三門)。位於外埕外側的半月池,形狀似半月形,具防火、養魚、儲水等功能。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蕭碧珍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