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浯江書院
浯江書院

彰化知縣李振青遺澤在民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光緒末年的《雲林縣采訪冊》在沙連保「祠廟」,有一條關於彰化知縣胡邦翰與李振青記事:「連興宮,在林圯埔街(縣東二十五里)。宮殿三座,祀天上聖母.乾隆中,里人公建。前彰化縣邑令公胡邦翰捐置山租若干,為寺僧香火之資.廟貌巍峨;歲時,村社迎迓、演劇酬神。咸豐丙辰年,孝廉林鳳池等勸捐重修。附祀福建巡撫定公之長生祿位、彰化縣令胡公邦翰祿位、李公振青祿位。」林圯埔街連興宮即今竹山媽祖廟。胡邦翰與其頂頭上司定長祿位入祀連興宮,原因是「捐置山租若干」,有許多文獻可考,民眾尚不陌生。至於彰化知縣李振青之與竹山,則極為隱晦。

  《雲林縣采訪冊》所提祿位,至今仍保存於連興宮內。牌位中央為署理閩浙總督福建巡撫定長,左為彰化知縣胡邦翰,右為彰化知縣李振青。定長與胡邦翰的「捐置山租」為乾隆年間事,李振青則為道光年間知縣,兩者事蹟沒有關聯。李振青為了保護清水溪竹材運輸免於遭受勒索,盡心盡力,與胡邦翰同樣有恩於竹山,香火千秋,並垂不朽。

  依據《彰化縣志》官秩志的記載,李振青任知縣是在道光3(1823)年,李氏與連興宮關係,未見文獻記載,幸好近年該宮出土一方完整的道光3年諭示碑,李振青之謎,終於迎刃而解。據碑文記載,水沙連保近山居民所生產的竹、木材,向來都縛結成排,由清、濁兩溪載運出售,而濁水溪下游(清水溪與濁水溪會流)東螺一帶,以張姓居多,凡遇竹排由觸口、溪洲經過,每藉端勒索錢文,排夫劉承行、莊先進、黃克明等被索不甘,紛紛呈稟,請求官方保護。為了這個原因,彼此之間挾有嫌隙。

  道光3年7月17日,排夫劉承行僱請張受與等押運竹排出溪,以防不虞,惟竟被斗六門營陳姓守備疑係匪犯,誤拏解案,乃由總理林永、林衛、匠首陳永旺、莊耆張進、楊舉、王字、林洽、張香等出面協處,並傳聞沙連保劉遠、東螺保張媽超等達成協議,以清、濁二溪載竹從觸口、溪州經過,無論大小,首尾共四節算為一排,定錢二百文,聽由眾人推舉公正之人收取,充沙連保林圯埔街天后宮及溪州元帥廟為香燈諸費。翌年5月,由知縣李振青出示曉諭,不許藉端多索,以杜滋事,並勒石連興宮,以垂久遠。這項協調竹排放運免於遭受勒索的善政,應是李振青入祀連興宮的主要原因。

  竹山連興宮的李振青祿位,稱他為「松吟李老爺」而不名,顯然是當時現任的縣太爺。李振青在來臺之前,曾任同安縣金門縣丞,《金門志》在「循吏」有傳,說是:「李振青,號松吟,興義人;監生。歷署長泰知縣,永春州知州。嘉慶間,為金門縣丞。綜核精敏,善鉤距,能知民間利病。……浯江書院,久無膏伙,割俸分期課文、修學舍、置祭費。舉卓異陞去,旋為同安知縣。調臺,卒,島人祠之浯江書院。」這篇小傳對於李振青在官場的行蹤,約略可考,擔任金門縣丞之前,先以捐職身分署理過長泰知縣、永春知州。離開金門,升任同安知縣。「調臺」,指的是道光3年10月任彰化知縣。三年任滿應是道光6(1826)年10月。但最後一年淡水同知吳性誠因病告歸,遂由李振青以彰化知縣身分兼代,不幸竟於在任病故,時間約在道光6年2月或3月。

  俗話說:「作官清廉,吃飯攪鹽」,可能也是李振青的寫照,此由他身後蕭條,可以得到印證。李振青病逝於道光6年,但他在臺家眷卻拖到道光11(1831)年6月才能搭船回籍,不幸竟遭颶風飄至越南,由越南使臣順道送到廈門,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其事見諸道光《廈門志》卷八番市略記載:「道光十一年六月,越南國王遣其臣工部郎中陳文忠、禮部員外郎高有翼送前故彰化縣知縣李振青眷屬及遭風難民回籍,至廈門.船名「瑞龍」,桅三節、布帆;衛尉黎順靖帶兵百餘名,所載貨物,肉桂、砂仁、燕窩、沉香、象牙、犀角、黃蠟、白錫、烏木、錦紋木、白糖、蝦米、魚乾、白兔皮」。

  李振青以捐班出身,由縣丞而知縣,所至皆有政聲,在清朝中葉的官場之中,的確是一股清流,如今事蹟逐漸被人遺忘,爰藉由相關遺跡,勾勒相關史實,藉表去思!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蕭碧珍 張家榮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