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1:魁星神像(本館典藏品)
圖1:魁星神像(本館典藏品)

七夕魁星會

文/ 黃淑惠/ 本館採集組編纂

  魁星主文運,屬民間所祀「五文昌」之一,所謂五文昌即「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純陽帝君(呂洞賓)」與「文衡帝君(關公)」。魁星崇拜相傳是源於二十八星宿西方白虎七宿之一的奎星,《封神榜》、《西遊記》故事中的奎木狼也是取材自奎星。奎星「屈曲相鈞,似文字之書」,可能就是其主文運之因,《太平御覽.工藝部六.書下》中載:「《書斷》曰:古文者,黃帝史蒼頡所造也。頡首有四目,通於神明,仰觀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采乎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孝經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蒼頡放象』是也」。

  臺灣舊俗在七夕、中秋與重陽均祭祀魁星,儒生有殺狗取首祭祀之舊俗。讀書人以七月七日為魁星聖誕,是夜為魁星會,呼群備酒肴歡飲竟夜,村塾尤甚。臺灣舊詩有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無鵲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結緣煮豆始何時」、「朝來門巷集儒巾,屠狗吹簫共賽神.蝴蝶花殘清入夢,鯉魚風老健於春」。《重修臺灣縣志.雜紀.叢談》中記載「七夕,臺女設果品、花粉向簷前禱祝,云祭七星娘,男則殺狗祭魁星,諸生會飲,甲拈一聯云:『今霄織女喜逢牛』,乙隨對云:『此處奎星偏嗜狗』,甲曰:『牽牛,乃宿也』,乙曰:『天狗,非星乎』?一座絕倒。」

  臺灣各舊文獻多記載七夕以狗首祀魁星舊俗,《臺灣通史》則另載以羊首為祭品,「七月初七日,古曰七夕。士子供祀魁星,祭以羊首,上加紅蟳,謂之解元。值東者持歸告兆,以羊有角為解,而蟳形若元字也」。「解元」乃是科舉考試地方鄉試的第一名,取義「解元」而祀之,乃求吉「秋闈奪元」。

  魁星爺造型多為鬼面金身,左足繞北斗,據說是因「魁」字乃「鬼」、「斗」合字乃以字面為造型為「魁星踢斗」;右腳踏鰲魚,有「獨占鰲頭」之義,其所執之筆,除取意筆乃文人用品之外,有一說乃有「魁星點狀元」主「中試」之義。古時也有以荷包和魁星的小像,取「文星和合」之意,祈祝科舉成功,例如《紅樓夢》第八回賈母即以此相贈秦鐘。臺灣舊時重魁星崇拜,各地多建有專祀之「魁星樓(奎閣)」,澎湖文石書院之魁星樓至今猶存。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蕭碧珍 張家榮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