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搏狀元餅
圖1:搏狀元餅

奪采掄元喝四紅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可能不時興以金錢為賭注的賭博,但卻流行一種藉由賭博預卜來年考運的遊戲-博狀元餅(也稱博月餅)。整個遊戲過程,全與科名有關,輸贏之間,也卜考運。

  臺灣的博狀元餅習俗,屢見於清代方志,這項中秋應景節目,是臺灣全面性的文人遊戲,歷百餘年而不衰。關於博狀元餅,臺灣舊志所記,大同小異,也極為簡略,以康熙《臺灣府志》為例:「中秋,祀當境土神……。是夜,士子遞為燕飲賞月;製大麵餅,名為中秋餅,以紅硃書一『元』字,用骰子擲四紅以奪之,取『秋闈奪元』之義。」這種文人遊戲,其實有許多玩法與規矩,並非「用骰子擲四紅以奪之」這麼簡單,只因在當時人人能懂,舊志不多加著墨罷了。 

  乾隆初來臺的侯官鄭大樞,曾作了〈風物吟〉12首,其中一首便是描寫中秋博狀元餅及演土地公戲的景象,有「奪采掄元喝四紅」之句,所詠即指博狀元餅,「喝」字,用得極為傳神,讀其詩,彷彿見到骰子擲出,一群人正在大聲吆喝:「四紅!四紅!」的場景。

  什麼是「四紅」呢?顧名思義,就是一次擲出6顆骰子,有四面翻出紅四,這是遊戲的最高潮。現今的骰子通常有兩面紅點,一面是么,另一面是四,據說唐明皇賭博時,擲出四,起死回生,有救駕之功,特別賞給紅臉。一般玩博餅,所謂擲「紅」就是指四個紅四而言。 

  目前所知鹿港方面的遊戲規則,大致是這樣的:所賭月餅每組分為:狀元餅、榜眼餅、探花餅各1個,會元餅4個、進士餅8個、舉人餅16個,秀才餅32個,或加貢生、童生、白丁等餅。月餅小的如銀元,大的如臉盆大,各式月餅,用紅紙依其大小順序,貼上名稱。玩法是每人輪流用骰子六顆擲入碗中,骰子六顆,四數為紅,餘數為黑,各視出紅的數字,取得所定科名高低的月餅。出四紅為最高點,得狀元餅。三紅得會元餅,二紅得舉人餅,一紅得秀才餅。
  
  骰子共有6顆,何以會以四紅為最高點,而不是五紅、六紅呢?原因是6顆有四顆紅,雖不容易,但可能性還是很高,遊戲才玩得下去,五紅、六紅,是有可能,但機率不高,萬一出現,另有規矩,出五紅時稱「五紅追三級」,一舉奪得狀元餅、榜眼餅、探花餅三種,同時每人並應將其手邊已取之餅,悉數歸於這為五紅得主。出六紅或六面同數,稱「一式」或「六普」,取得月餅全套為全勝。其他還有出四面同數,稱「四進」,得進士餅。出五面同數,稱「五同」或「五子登科」,也可奪狀元餅。出兩組三面同數,稱「對平」,可得榜眼餅、狀元餅。出一二三兩組或四五六組數目,稱「帶平」,得狀元餅、秀才餅。如出每顆不同數,稱「六不同」,得探花餅、榜眼餅。每盤時間長短不一,週而復始,往往玩至深夜。
  
  從文獻觀察,中秋博月餅風俗,以漳泉及臺灣為盛,規則不盡相同。某些地區除以出現四紅論輸贏外,更以四紅外加兩顆紅一,為最高級,稱「狀元插金花」,其他規則甚多,總計達30條,甚至還有一但「六黑」出現,大家可以熄燈搶餅的玩法。
  
  科舉制度早已結束,中秋博狀元餅,以取科舉吉兆為主要目的,自然也式微,甚至消失;然而近十年來,許多廟宇舉辦的中秋活動,紛紛恢復博狀元餅遊戲,只是參與遊戲的,不再是傳統讀書人,而是一般社會大眾。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蕭碧珍 張家榮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