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臺北國語傳習所明治29年度末統計表(臺灣總督府檔案000001660220277)
臺北國語傳習所明治29年度末統計表(臺灣總督府檔案000001660220277)

國語傳習所學生對日語教育的向心力問題

文/許錫慶/本館整理組研究員

  明治29(1896)年6月22日,臺灣總督府發布了「國語傳習所規則」(府令第15號),這是依據同年稍早在3月31日公布的「臺灣總督府直轄諸學校官制」(敕令第94號)而來。從同年7月起,臺灣全島各地的國語(按:日語)傳習所便陸續創設,並進行招生作業。各所招收的學生分為甲科生與乙科生兩種,甲科生的招收對象為年齡15歲以上30歲以下並具備普通知識者,修業年限原則上為6個月;乙科生的招收對象則為年齡8歲以上15歲以下者,修業年限為4年。甲科生因畢業後就職獲得官方保障,故而前來申請入學者頗為踴躍。然而,與甲科生相較,各傳習所的乙科生招生情況就顯得困難許多,有些傳習所即便能招收到足額的學生,但乙科生的缺席、退學情況頗為嚴重,依據明治29(1896)年底臺北國語傳習所的甲、乙科學生數及出席統計顯示,甲科生與乙科生同樣都有缺席數偏高的情況,尤其乙科生的缺席數更是偏高。

  推究學生缺席情況嚴重的原因,依臺北國語傳習所所長金子彌平所言,乃因臺灣本島人對日語教育的向心力不高所致,他在報告中指出:「自清國政府時代以來習以為常的尚學尊師風氣依然如出一轍,亦即,不易革除清國風氣中千年不變的尊孔主義與尚古守舊的風氣;對於傳習所,雖說當然彼等是因為認為必須學習國語而入學,但若說到為何有必要學國語的問題,則鮮少會有深刻且高尚的思想,於甲科生中,這僅不過是成為官吏、教師、商人的階梯而已,縱然是乙科生中,也是受其父兄思想影響所致或者不脫上述範圍,但彼等天性之尚學尊師風氣在精神陶冶上尤其大有助益,此乃明顯之事實;…隨著周遭事物轉變成日本風格,學校教育當然跟著進步,像對於體操、唱歌這類教學科目依地方不同或許會有厭惡氛圍…。」「本月並無學生入退學,與上月相較減少二名,乃因彼等入學以來經常缺席而遭開除學籍;甲乙兩科生當中,甲科因有經過短期就學便可畢業之近期目的可供期待,故缺席情況不至於太過分,而若略述乙科學生中缺席者較多之理由,則因在當初招生之際,原本申請就讀甲科生者經本所測驗後,結果卻被編入乙科,雖然若是等到下學期亦有被編入甲科之可能性,但本人等因此而多少感到失望,前面的路途漫長卻無領取公費之可能,推斷此即重要之原因,從乙科生中年齡較小者出席率較高一事便足以證明,而上月有鼠疫流行,加上土匪在街庄附近出沒之傳聞,更令土人(按:臺灣人)尤感畏懼,此亦其近因;不在意是否缺席乃本島人之惡習,值得密切注意加以矯正,臺灣人守舊風氣甚為堅牢,不容易轉向到新事物,現今傳習所所教授者非為四書五經之範圍,且又不教授土語(按:臺灣話),或許這在彼等一般的迷妄想法上認為是不適合本島人的學問,察之足以對就學造成響影,本所對此等弊端將另行陳報解決方法。」

  綜合上述,可知乙科生向心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1.臺灣人尚古守舊風氣甚深,不容易接受新事物;2.學生家長無法接受體操及唱歌科目;3.傳習所的教學科目未將四書五經納入其中。為解決這些問題,在經過多次調查後,臺灣總督府隨即提出了下列的各種改善手段,終能在短期間內漸漸提高乙科生對日語教育的向心力。
(一)在乙科學齡生數較多的地區增設國語傳習所分教場。
(二)增設漢文為國語傳習所之教學科目,並聘請臺灣籍漢文教員教授漢文課。
(三)設置學務委員幫助勸導就學。
(四)為女學生增設裁縫教學科目。
(五)默許在招生艱困地區的國語傳習所對乙科生發給伙食費津貼。
(六)於陰曆元旦期間施行臨時放假等。
(七)以展示輕氣球、播放幻燈片、進行理化實驗等新科技事物來吸引家長。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蕭碧珍 張家榮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