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新書出版

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封面
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封面

《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書 名:《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發行人:張鴻銘
出版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出版日:民國103年9月30日
定 價:新臺幣200元

  《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已發行,歡迎關心中國近代史、臺灣史暨風俗民情之專家、學者、學生、社會大眾參研,本期《臺灣文獻》季刊刊載【臺灣歷史紀年與歲時觀之研究】專輯4篇、【研究論文】4篇。
  
【臺灣歷史紀年與歲時觀之研究】專輯
  本專輯由戴寶村教授精心規劃,戴老師在導讀中指出,臺灣因統治政權更迭頻繁,也影響歷史年代的書寫方式,甚至造成某種程度的錯亂性與斷裂性,因此本期主題以臺灣歷史紀年方式作完整有系統的探討論述。

  〈官民異調:清代臺灣的紀年〉︰作者李進億,認為清代臺灣的紀年方式,可分為官方紀年與民間紀年。官方紀年以帝王年號與在位年份連用,另由於清代臺灣特殊的時空背景,產生羅馬字母拼寫官方紀年的新港文書,以及臺灣民主國另立年號。民間紀年則是存在於特殊情況下的紀年方式,如民變時自立為王的領袖另立年號紀年,以及民間信仰受陰陽五行說影響而採用干支紀年。清代臺灣的紀年方式,採行皇帝年號紀年,為一種服膺政權的象徵。但仍發展出不少與中國歧異之形式,此與臺灣「孤懸海外」的地理環境、族群多元的文化經驗有關。
  
  〈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之紀年研究〉︰作者戴寶村,認為歷史年代紀年方式除記載史事的時間點,亦反映史觀與政治文化意涵,本文就日本統治時代的數本歷史書類;天皇逝世與紀年更替;公共事務包括皇紀2600年、戶籍登載年號、公共建築落款年代等3個具有代表性的面向,敘述其紀年方式的特色,進而析論其所代表的政治文化意涵,究明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採用的天皇年號式的紀年方式,在於彰顯日本「正統」的政治符碼,而統治者也藉著紀年的重要時間點進行動員作為,進而強化被統治者向心力,而此作為也成為臺灣人之「日本時代」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如何稱呼臺灣史上的「日本時代」?兼論戰後日式紀年與意象的清除與整理〉︰作者吳俊瑩,對於1895至1945年日本統治臺灣時代,該稱「日治」還是「日據」?當臺灣史學界與多數書寫者對使用「日治」已有共識時,2013年7月行政院下令全國政府機關只能使用「日據」。順著日本從中國「竊取」臺灣的「日據」思維邏輯,省政府在1952年後展開普遍性的取締日本遺習、挖銷改易日本年號的行動,包括文獻資料、紀念碑、寺廟牌匾、橋樑建物、墓碑與日常物品,意在抹掉日本統治臺灣的事實。與之相關者,還有堅持法統以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競爭緣故,強勢規範民國紀元的使用。
  
  〈近代臺灣的歲時觀與贈答習俗之研究:從中元歲暮贈答到中秋歲末送禮〉︰作者林承緯,著眼於近代臺灣贈答習俗的傳承發展及其變遷,以定期舉行於中元、中秋、歲末的贈答為題,運用第一手史料文獻、民俗資料,探討傳承於臺灣民間的贈答習俗,從中探索今日臺灣民間逢中秋、歲末的送禮與日本贈答文化的關聯,解析日據時期由日本人引進的御中元、御歲暮對臺灣民間饋贈可能的影響。戰後初期,臺灣民間主要的歲時饋贈時節,又回復到清領時期盛行的中秋、歲末送禮,原中元普度後分贈親友供品的饋贈,由於舉行時間與中秋接近而出現習俗統整的情形,應與政府主導的民族節日有關。

【研究論文】
  〈嘉義市市定古蹟葉明邨墓形制與墓主之研究〉︰作者黃阿有,探究嘉義市市定古蹟葉明邨墓,該墓特色是墓前有一對高達3.58公尺、花崗岩打造的筆柱,此墓以三合土結構為主,為現存的臺灣古墓少見。葉墓為乾隆初所建,墓碑形制雖頗具明代墓碑特色,但碑銘簡潔,僅立墓主之名諱,未立明碑常見的朝號。依文獻查考及葉祖厝保留之葉妻李氏墓誌銘、家譜、小埔仔公墓墓碑、蓮坂族譜等之追查,認為葉覲美應是祭祀公業名稱,墓主葉明邨本名葉英弼,「明邨」是私諡。生於鄭氏時期,葬於清初,其墓形制古樸,具明、清時期特色,此墓不僅是水牛厝葉家首座祖墳,更足以印證鄭氏時期、清初兩岸移民來往、拓墾的重要古蹟。

  〈日治時期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新史料考釋〉︰作者林伯奇、陳素雲,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團,可說是臺灣大型徒步進香團之鼻祖;更組織龐大的媽會。從清朝乾隆年間彰化南瑤宮建廟之後,便有往笨港進香的記載。日治的50年中,笨港進香只有成行3次,分別為明治43(1910)年、大正6(1917)年、昭和10(1935)年。作者將數十則《臺灣日日新報》,與豐原仕紳張麗俊的《水竹居主人日記》相互檢視比對,及新港當地蒐羅新「出土」的一些文書資料,新港公學校《學校沿革誌》與新港奉天宮《日清簿》兩者的記載,再配合新港奉天宮、桂香齋及林蘭芽家族現存的匾額加以佐證,更能看出彰化南瑤宮媽祖進香之舊貌。

  〈日、臺飛行場的源流與空間配置:1910至40年代〉︰作者杜正宇、傅朝卿,日據時期,日人於臺灣建造了七十餘座飛行場。許多當時興建的機場仍在使用中,見證了近百年的臺灣航空史。但這些日人在臺興建的機場與日本的機場間,其源流與空間配置卻尚未進行研究。本文探索日、臺機場的早期歷史,探討兩者的發展過程,透過作者赴美國、日本與澳洲蒐集之文獻,進行機場設施與用地的比對,論其特色,以明兩地之淵源與主要的8種空間配置。

  〈從大港集中邁向小港分散:1930年代臺灣總督府築港政策轉變之背景〉︰作者游智勝,認為過去日據時期臺灣港灣的研究,大多集中於基隆與高雄,或者偏於一時一地,研究重點著重在港灣建設與都市發展乃至於地方社會的關係,較少以全島性、貫時性的研究視野來進行築港政策的探討。本文以1930年代臺灣總督府從集中基隆、高雄港的築港政策轉變為全面建設地方港政策的背景因素,以及政策推動成果與影響為何。總督府在此時期轉變築港政策,應與:1.水產業發展至一定程度;2.舊有港灣的當地官民持續向總督府要求經費築港,以期挽回當地商機;3.1920年代後期的東臺灣築港請願運動最後獲致成功有相當程度的關連。

《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目錄:
【臺灣歷史紀年與歲時觀之研究】專輯
【臺灣歷史紀年與歲時觀之研究】導讀/戴寶村
.官民異調:清代臺灣的紀年/李進億
.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之紀年研究/戴寶村
.如何稱呼臺灣史上的「日本時代」?兼論戰後日式紀年與意象的清除與整理/吳俊瑩
.近代臺灣的歲時觀與贈答習俗之研究:從中元歲暮贈答到中秋歲末送禮/林承緯
【研究論文】
.嘉義市市定古蹟葉明邨墓形制與墓主之研究/黃阿有
.日治時期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新史料考釋/林伯奇、陳素雲
.日、臺飛行場的源流與空間配置:1910至40年代/杜正宇、傅朝卿
.從大港集中邁向小港分散:1930年代臺灣總督府築港政策轉變之背景/游智勝

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02-25180207 http://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 臺中市中山路6號 04-22260330 http://www.wunanbooks.com.tw/
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書籍,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洽購。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蕭碧珍 張家榮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