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圖1:水返腳辦務署長木下賢良名義具文上陳臺北縣知事村上義雄,陳請將「水邊腳」更正為「水返腳」。(000045490110496)
圖1:水返腳辦務署長木下賢良名義具文上陳臺北縣知事村上義雄,陳請將「水邊腳」更正為「水返腳」。(000045490110496)

水邊腳?水返腳?

文/徐國章/本館整理組研究員

  汐止,舊名水返腳。在臺灣割讓給日本之後,曾有一段時間,臺灣總督府在公文書和《臺灣總督府報》將該地名為「水邊腳」,之後,將之改回舊名「水返腳」,箇中的緣由何在?且一探究竟。

  原來,明治30(1897)年5月,日本政府鑑於對臺的統治基礎逐漸穩固,加上臺灣地方政務繁多,有必要大幅修正地方官官制,遂以敕令第152號修正「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將原來的三縣一廳制改為六縣三廳制,即於臺灣置臺北縣、新竹縣、臺中縣、嘉義縣、臺南縣、鳳山縣、宜蘭廳、臺東廳及澎湖廳,並廢除縣以下原有的支廳,改於縣、廳轄下必要地點設置辦務署〔按:原文多寫為辨務署,實則辨、辦兩字於當時的日文漢字屬共通字,為求望文生義,此處從辦字〕,作為普及行政的下級機關,掌理一般事務;而辦務署的位置、名稱及管轄區域則由臺灣總督定之。於是,同年6月,臺灣總督發布府令第21號,訂定了辦務署之名稱及管轄區域,其中,臺北縣轄下有13處辦務署,水邊腳辦務署即為其一。

  至明治31(1898)年7月21日,木下賢良以水「返」腳辦務署長名義具文上陳臺北縣知事村上義雄,其文中謂,「水邊腳」,於《淡水廳誌》及古書皆載為「水返腳」,事實上,是取潮水至此地返回之意,因「轉」、「返」二字於臺灣方言發音相近,遂又寫為「水轉腳」;「返」是指返回、轉還之意,與邊畔、邊坐、邊境的「邊」字,在意思上全然不同,領臺後所以使用「水邊腳」,係因日語「返」、「邊」二字發音相同〔按:皆發音為hen〕,而此二字於臺灣方言,音義卻是完全不同。

  木下辦務署長還以古書《西遊記》為例,謂該書雖荒誕無稽,但是卻能用適切的字音寫出當時中亞地區的地名,這是按照原樣寫出字音,效果顯著;現在正值著手調查地籍的時候,相信地名應該是要使用舊有記載的文字,來訂正誤用的衍文。

  基於前述理由,木下辦務署長陳請採用舊有的音和文字,將「水邊腳」更正為「水返腳」。

  8月26日,臺北縣知事村上義雄致函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將該案上陳,並於函中謂,經實際調查,在前清政府時代,該地的確稱水返腳無誤,擬報請許可將之訂正為水返腳。

  總督府縣治課接手該案後認為,由於該案並非更改地名,而只是用字錯誤而已,因此,於9月5日擬案簽請以民政長官名義發令給臺北縣知事,要求臺北縣於訂正後,報告情由〔按:意即無須發布府令更改地名〕。於是,9月19日,臺北縣知事具文稟報臺灣總督相關情由,「水邊腳」自此訂正為「水返腳」。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 :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 :黃淑惠 編輯小組 :蕭碧珍 林志祥 李澍奕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