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市會議員、街庄協議會員選舉監視ヲ命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000100840660862)。
圖1〈市會議員、街庄協議會員選舉監視ヲ命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000100840660862)。

臺灣80年前第一次選舉的監票

文/張家榮/本館編輯組編纂

  隨著投票日期逼近,選舉氣氛也漸濃厚。回顧臺灣社會發展,本(104)年恰好距離臺灣第一次半民主式投票80年,雖然,在80年前的那次選舉中,對投票權作出了諸多的限制,使得僅僅少數臺灣人可以參與投票,但也有不少臺灣人透過這次選舉,而進入了政治體系運作。

  本館典藏的一件昭和10(1935)年的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檔案,即見證了這段歷史。該件於11月7日內務局向總督府呈報內申書(圖1),提報了這次選舉總督府派出的選舉監視,包括:內務局長小濱淨鑛、總督府事務官石井龍猪、松野孝一、藤垣敬治,及總督府屬員的矢上純雄、古屋義輝、松田光治、持永藏次、渡部政鬼、大塚正、久武猛彥,共計11名官員被任命為選舉監視;之後,總督府在11月11日發布了這項辭令(即派令,圖2),並於次(12)日刊登於《府報》第2538號(圖3)及《臺灣日日新報》。

  上述擔任監視幾位,小濱淨鑛是內務局長,石井龍猪則為內務局地方課兼地理課課長,松野孝一、藤垣敬治也都在地方課下擔任事務官,其餘矢上等人也都是在地方課或地理課下任職。這些監視在選舉中,到底從事怎樣的工作?我們從現有的報導,大致可以管窺,其中藤垣敬治在11月19日就抵達屏東,拜會屏東市役所,20日視察了潮州、恆春、屏東三地選舉籌備狀況(註1),22日晚上七點到屏東會館監視開票情形(註2);松野孝一、松田光治則於11月22日到彰化公會堂視察投票情形(註3);持永藏次也於同日到宜蘭街公會堂監視民選街協議會員投票(註4);矢上純雄則到臺南公會堂監視選舉(註5);11月23日,小濱淨鑛與石井龍猪上午先到臺北樺山小學校講堂監視臺北市會議員選舉(註6),11時到基隆市役所三樓會議室視察開票情形(註7)。由這些相關的報導,我們還是沒有辦法看到,選舉監視所做的全盤面貌,但是大致可以了解,他們是總督府派出分散到各地去從事監視地方選舉事務的臨時性工作。

  但地方也有所謂地方的選舉監視官,例如中壢郡早在8月9日就利用當日上午8點到下午4點的時間,辦理了這次選舉的「選舉監視官講習會」(註8),臺北州也在11月20日任命了該州的選舉監視官,包括:該州內務部長戶水昇、地方課長中平昌、文書課長佐藤銀一為市會議員街庄協議會員選舉監視,該州屬員真藤雅省、渡部雄二郎、池田正治為臺北市會議員選舉監視,千葉正志為基隆市會議員選舉監視(註9)。因此例如前述報導小濱淨鑛與石井龍猪到樺山小學校監視,同席包括了臺北州知事野口敦治,及臺北州派出的監視戶水昇(註10)。因此透過這一份檔案,加上報刊的檢索,我們可以了解當時選舉的監視作業,及開票方式,特別是開票日期選在「投票當日或翌日」,和現有當日開票的制度有所不同。

  本館在2007年即曾辦理「回顧臺灣民主的足跡──臺灣選舉史料特展」,亦曾展出首次選舉相關史料,但80年前該次選舉的資料,在總督府檔案中卻出奇的缺乏,雖然本館仍有府報、文物、圖書等典藏可以加以運用,但要真正了解全貌,恐怕仍須參考諸多民間收藏、圖書報刊文獻,特別是留存在日本的官方公文書了。


註1:《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11月21日,夕刊版4。
註2:《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11月24日,版5。
註3:《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11月24日,夕刊版8。
註4:《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11月25日,版8。
註5:《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11月23日,版9。
註6:《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11月24日,夕刊版2。
註7:《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11月24日,版8。
註8:《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8月9日,夕刊版4。
註9:《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11月21日,版11。
註10:《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11月24日,夕刊版2。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 :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 :黃淑惠 編輯小組 :蕭碧珍 林志祥 李澍奕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