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元宵香燈石碑記」拓本
「元宵香燈石碑記」拓本

館藏介紹-「元宵香燈石碑記」拓本

文/ 許淑容/ 本館採集組編纂

  元宵,是臺灣民間的小過年;「熱鬧團圓」是大家對元宵節的共同記憶,除了張燈結綵花燈展、寓教於樂燈謎晚會、象徵團圓熱呼呼的元宵,近年來,因交通部觀光局大力推動與支持,「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等民俗節慶,在原先驅疫禳災報平安祭儀外,又多了向上蒼許願賜福的意義,珍貴的傳統民俗文化資產,越來越熱鬧而富盛名。像「平溪天燈」近日就列入《國際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2016全球十大冬季旅遊首選」。

  本館館藏中,有一件與元宵相關拓本:道光24(1844)年「元宵香燈石碑記」,碑文紀錄「玉虛宮」購買田業的經過。

  嘉義梅山鄉中山路「玉虛宮」,主祀玄天上帝。清光緒《嘉義管內采訪冊》記載:
  玄天上帝廟 名曰「玉虛宮」,在梅仔坑街頭,坐東向西,於嘉慶年間街長盧光順、何春梅出首捐緣公建.至道光年間,街長劉深池、江騰仁、何房先、何能雲等,出首捐緣再建後進一大間,奉敬觀音佛祖,東畔廟邊築造瓦屋三間,為學校所。

  該廟為當地信仰中心,「元宵香燈石碑記」,碑文如下:
  蓋聞莫為之前,雖美而弗彰;既為之後,雖盛而弗傳。緣我梅坑玄天上帝,由來久矣。稽昔自乾隆年間,先輩之人於元宵夜設立「柑燈」,生放微利,粒積香燈銀項不少。
始則李紹辦理,次則邱勤接之,再則莊尚繼之,後則莊源仍之,俱侵漁噬嗑。迨至嘉慶晚年,有本街職員劉深池出首,鼎力鳩集。於道光五年十二月買過吳天生等水田一甲五分,址在尾庄洋橫山仔前,配圳水灌溉,東至劉家田橫圳,西至劉家田併大路,南至劉家田路,北至吳家田;契價銀弍百玖拾員,親立杜賣契一紙,帶上手契二紙,共三氏;為中人吳芽,知見母親黃氏。
  又於道光廿一年正月買過吳帝傳等水田一甲五分併園一所,址在尾庄洋橫山仔腳,配圳水灌溉,以前段毗連,東至詹、劉二家田,西至埔仔水溝,南至上帝公田,北至山腳;契價銀弍百捌拾員,立賣杜契一紙,帶上手契四紙、圳路字一紙,共六紙;為中人吳興宗,代書人王步雲,公見人業主何。
  此兩宗田業,各有立契為憑。其遞年所收租稅,除元宵祭費外,所存之項,留為公銀;倘有應用之際,當邀眾議妥,方得取用,毋許濫開。第恐年久契沒,理應勒石,以垂久遠;俾後賢存閱,頗知來歷之可據也。爰為立記。
大清道光二十四年陽月 日立


  該石碑為砂岩材質,隨歲月風化,左上半部已不可辨,幸本館於民國47(1958)年間拓得拓本,仍清晰可見;曾收錄於《明清臺灣碑碣選集》、《臺灣南部碑文集成》。碑文紀錄「玉虛宮」建造後,陸續購買田業的經過,及規定其田產所收租稅之使用方式,以昭公信。

  早期寺廟除一般日常開銷,祭典如每月初一、十五誦經疏文消災、神明聖誕祝壽、上元、清明、中元、中秋等獻祭、祈福遶境、進香參香活動,乃至寺廟本體修繕,甚或辦理義學、扶助貧弱等,都需經費。其經濟來源,其中一項就是田產租稅收入,故寺廟多兼地主身分;以玉虛宮為例,每年所收租稅,除支應元宵祭祀費用外,還有盈餘轉入公銀。

  碑文所提「元宵柑燈」,為地方重要的元宵祭典,也藉此活動收放利息,作為祭祀公銀。《嘉義管內采訪冊》記載:
  一月元旦,人民有慶祝春禧,春酒會宴。每年一月五日,梅仔坑玄天上帝遶境,人民獲福平安。至九日,天上玉皇上帝壽誕,人人多有敬備酒醴祭品慶祝。至十五日,上元之期,元宵一夜,燈火光輝。男婦老幼,齊到玄天上帝廟宇,焚香禮拜求福,小子求柑食之,並無疾病。


  由此可知,光緒年間,梅仔坑地區元宵求柑給小朋友,是很普遍的。除此之外,文獻記載乞燈大致是為了求添「丁」:如道光12(1832)年周凱纂輯《廈門志》:
  上元,以米團祭神及先(或延道士諷經,謂之「誦三界經」)。自十三日起,絡續張燈,是夕大盛…。士子迎魁星,裁繒剪綵,為芹桂、杏桃、瀛洲、臺閣諸燈;或二、三年一舉,亦有行於二、三月者。始於雍正間廈港紫陽祠,後移於城內仙殿,即今玉屏書院(婦女艷服入廟,獻蓮花燈.閩語呼燈曰「丁」,祈嗣之意。向神丐紅柑,或燭、或錢,柑年倍其數之,廟祝書諸籍…)。

  
  又如乾隆36(1771)年胡建偉編纂《澎湖紀略》:
  元宵,各家先於十三夜起,門首掛燈,廳中張燈結彩;至十五日夜,各家俱備牲醴碗菜,供奉三界。闔家燕飲,鳴鑼擊鼓,極為熱鬧。間亦有裝扮故事,往別澳遊玩者。各廟中張燈,男女出遊,謂之看燈。廟中札有花卉人物,男婦有求嗣者,在神前祈杯,求得花一枝或「亞公仔」一個,回家供奉。如果添丁,到明年元宵時,另做新鮮花卉、人物以酬謝焉。


  「元宵柑燈會」在嘉義鄉間仍可見,是求平安的一種活動,和我們熟知的澎湖「乞龜」、竹山紫南宮求「發財金」相似;大抵在元宵前後幾天,求願者燒香拜拜後,擲筊三聖杯就可向神明祈求,賜錢、龜、米、柑等;今年求,明年就要加值還願,以感謝神明保佑;而乞求對象多為土地公。由於加值還願,廟方的收益年年增加。這種小型的祈願活動,兼及溫馨和趣味,連繫在地寺廟與鄉民的情感、向心力,並充分發揮地方傳統急難救助與互動扶助的精神。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行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編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蕭碧珍、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