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鹿港金門館外觀
圖1:鹿港金門館外觀

震災.樹神.金門館

文圖/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彰化鹿港有「金門館」,也稱浯江館,奉祀蘇府王爺,其神傳說是金門牧馬侯陳淵部屬,並非臺灣王爺信仰中的蘇府王爺。其神淵源金門,依廟內碑記所載,原奉祀在淡水,因而促成原籍金門的竹塹進士鄭用錫在道光14(1834)年,擔任重建董事。鄭用錫擔任金門館重建董事,還有其他重要因素,原籍金門是其一,主要是他這時已具進士身分,另外,淡水廳未設儒學以前,鄭用錫出身彰化儒學,有地緣關係。咸豐初年再建金門館,又參與其事。兩次所留捐題碑,都有鄭用錫及鄭氏家族捐款記錄。
  
  道光14(1834)年重建,鄭用錫的捐款記為「賜進士鄭用錫捐銀三十大員」。咸豐5(1855)年,金門館再建完成,鄭用錫職銜不同,除本人以「欽加四品銜□部□郎」職銜「捐銀十二大員」外。又有鄭氏家族其他成員捐題,包括「□貢生鄭用鑑捐銀十大員,恩貢生鄭用銛捐銀□大員。監生鄭用□捐銀四大員。」等。金門館於道光14(1834)年甫經重建完成,不過二十餘年,又全面重建,頗不尋常。推究其原因,實與道光28(1848)年的彰化大地震被摧毀有關,此次地震的傷亡及損失,當時臺灣總兵官呂恆安有奏報紀錄,有云:

  「道光廿八年十一月初八日辰刻,同時地震,內惟彰化,鹿港情形較重。倒坍房屋、傷斃人口,為數甚多。......統計被震各處內,惟彰化、鹿港為最重,嘉義次之;而彰化、鹿港所屬共十三保,又惟彰化之大肚上中下,大武郡東西、燕霧上下,南北投等四保、鹿港之馬芝遴、半線等二保為最重,其餘各保又次。」

  此次地震,彰化、鹿港一帶,廟宇受損頗為嚴重,有碑記可考者,包括鹿港龍山寺、鳳山寺、城隍廟、金門館,以及彰化定光庵、元清觀、芬園寳藏寺等都有重修或重建紀錄,依據受損程度、財力情況,以及廟宇規模,修復完成者,最早者為道光30(1850)年的鹿港城隍廟、芬園寳藏寺,最遲者為咸豐9(1859)年的鹿港鳳山寺。鄭用錫參與第二次重建的金門館,其完成時間,依據捐題碑可確認為咸豐5(1855)年事。

  金門館顧名思義,其信仰圈只侷限於金門籍移民。在清朝時代,主要信徒還包括鹿港水師汛駐防官兵,因此香火並不鼎盛,維修不易,尤其是在民國89(2000)年指定古蹟以前,廟貌殘破不堪。長年的歲月流逝,不知不覺在天井右牆下長出一棵老幹崢嶸的櫸樹(俗稱雞油樹、奎柔樹)。如此粗幹,少說也有兩百年以上。金門館前身是許樂三故宅,嘉慶10(1805)年,遺命薄賣建館,奉祀蘇府王爺。這棵老櫸樹,也許就是當年許家所種,見證了金門館發展歷史。

  臺灣向來有老樹成神習俗,所見以榕、樟及茄苳樹最為常見。一般來說,圍上紅布,便能接受民間香火。或者就樹建築小廟,雕刻神像,如茄苳王、樟樹公之類,雖然常見到,但幾乎都是自立門戶,少有廟中廟的例子。以前常去金門館,奎柔樹老幹新枝,印象深刻。今年新春,約了朋友重訪金門館,赫然發現廟方已經為老奎柔蓋了小小廟宇,形成廟中有樹神廟的奇觀。因時間恰在美濃大地震之後,聯想到咸豐5年的震災重建,碑銘猶存,而老樹成神,也別饒風味,且記其事推介之。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蕭碧珍、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