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館務訊息

 圖1:林修澈教授演講
圖1:林修澈教授演講

林修澈教授主講「原住民族的人名」

  本館與國史館、原住民族委員會合辦之「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105年度4月份講座,於本(105)年4月13日(星期三)下午2時,在國史館4樓大禮堂舉辦,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兼任教授林修澈主講「原住民族的人名」。
  
  人名的重要功能是辨識,辨識個人本身,兼及個人在家族、氏族、社會等不同組織內的定位。林教授指出,原住民族的人名,在「文字化/國家化」過程中,經歷了本族名、改和名(改日本名)、改漢名、改回族名等4個階段;在這4個階段,真正與原住民族傳統有關的是第1和第4階段,從現在的第4階段要完全回復到第1階段,就目前情況而言,顯然不如預期,據原民會的統計資料,登記傳統名者只佔5%,大多數原民族人仍只使用漢名。
目前原住民族16族中,名制共分5種類型:1.親子聯名制式,親名後聯型;2.非永續性的家名制式;3.親子聯名姓名制式;4.個人姓名制,姓後列型;5.從名制式,親從子名型。恢復族名,是原運的核心口號,但要恢復族名的登錄,首先要解決的是「用字」和「格式」2個關鍵問題。
  
  林教授最後語重心長的表示,「傳統的人名譜」與「近代的大社會」之間的連結,不是單純的回復傳統的簡單手續,而是需要我們先行用心去反覆斟酌出現的問題,朝向民族名制傳統與近代社會結合的方向發展,活躍在大社會裡卻又顯示出民族特性,有利民族的健全、活力的發展。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蕭碧珍、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