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105年臺灣文獻講座第2場:躍動的青春
講題: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與「運動」
主講:鄭麗玲教授
時間:105年5月27日(五)下午2時-4時
地點:本館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

  現代臺灣學生族群的歷史發展,以1930年代這個時間點來看,中等教育的中等學校(男子就讀)與高等女學校(女子就讀)有30所,男子與女子的中等實業學校則約19所。高等教育除綜合型的臺北帝國大學之外,還有工商業、醫學、農林等高等學校或專門學校,至少有15,000名中等學校以上的學生。因為讀書之故,居住在臺灣幾個大城求學,分享學校的例常行事、學習課業,相近的生活習慣,形成一個跨越族群與地域的共同經驗。

  演講主題將學生生活的焦點放在「運動」,以當時「運動」這個詞來看,有三種意義,一為舒展身體的活動,即現代教育機關所鼓勵,每年舉行的學生運動會;其次是大家所熟悉的「學運」;最後,還有一個「隱藏版」,就等演講當天再來說分明。

  期待本次演講,讓我們乘著舊照片與史料的翅膀,回到八、九十年前的臺灣,看見當時15到20歲學生們的生活樣貌。

報名方式:請至本館網站首頁>最新消息>文獻講座下載報名表,填妥後以電子郵件ctcu@mail.th.gov.tw或傳真049-2317782報名。
洽詢電話:(049)2316881轉306,321

延伸閱讀:
1.蔣竹山,《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臺北:蔚藍文化,2014。
2.陳柔縉,《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9。
3.竹中信子,《日治臺灣生活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9。

本年度文獻講座各場次主講人、講題及演講時間如下:

第二場
時 間: 5/27(五)下午2時-4時
主講人: 鄭麗玲(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
演講主題: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與「運動」
演講地點:本館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

第三場
時 間: 6/23(四)下午2時-4時
主講人: 曾品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演講主題:美食風光:宴會、餐館與近代臺灣料理
演講地點:本館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

第四場
時 間: 7/21(四)下午2時-5時
主講人: 許明淳(阿罩霧風雲I:抉擇、阿罩霧風雲II:落子導演)
演講主題:當歷史遇上電影:談《阿罩霧風雲》發想與製作(阿罩霧風雲II:落子影片觀賞)
演講地點:本館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

第五場
時 間: 9/22(四)下午2時-4時
主講人: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演講主題:臺灣人的世界觀:林獻堂環球遊記
演講地點:本館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

第六場
時 間: 10/20(四)下午2時-4時
主講人: 鄭麗榕(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演講主題:物種的追尋與正名:臺灣犬的故事
演講地點:本館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
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尋找雲豹的足跡-魯凱族好茶部落歷史之研究」
  本館為讓社會大眾更加認識與瞭解原住民文化,針對原住民族特有的結構、文化特色、慣習做介紹,特別與國史館、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於本(105)年4月至11月間,每月辦理一場次原住民系列專題演講,地點在國史館4樓大禮堂。本年度第二場將於5月18日(星期三)下午2時至4時由義守大學民族學院院長台邦‧撒沙勒教授主講「尋找雲豹的足跡-魯凱族好茶部落歷史之研究」。
《臺灣文獻》季刊徵稿
  本館《臺灣文獻》季刊第67卷4期,訂於本(105)年12月出版,專輯主題為「地方史志編纂」,為增加文稿之廣度,特向學界廣為徵稿,歡迎地方史志研究之專家學者踴躍投稿,投稿者請參照所附之徵稿格式或上本館網站-臺灣文獻-臺灣文獻季刊-徵稿啟事下載體例,依格式撰寫,並請於本年6月30日前寄(傳)送編輯組張家榮編纂收。
 

悅讀檔案

新竹國語傳習所的校舍選定過程
  臺灣總督府第一任學務部長伊澤修二提倡「國家教育主義」為教育基本原則,主張在臺灣施行免費的初等義務教育,認為教育必須是國家的事業,並由國家來控制。然而,剛成為日本新領土的臺灣初期歲出預算幾全仰頼國庫支應,在政務多端、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欲在臺灣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主張,顯然不會受到臺灣總督府內掌理民政事務之民政局長及總督所喜。明治29(1896)年3月31日「臺灣總督府直轄諸學校官制」(敕令第94號)公布不久之後,樺山資紀旋即卸去總督一職,改由桂太郎繼任。同年6月,甫上任的桂太郎總督,便發布訓令,謂「本年度之經費除事業費外,以支應目前之需要為目的...若須動用預算外費用,應檢具其理由等候命令,不得專擅決定...除上述外,對教育、殖產、衛生更另有指示」,意思很清楚,便是指名要教育事業不得任意浪費公帑。

  依據「臺灣總督府直轄諸學校官制」第3條規定:「國語傳習所長合計各所為14人,由縣廳、島廳或支廳之官吏兼任之。」新竹地區當時設有支廳,屬臺北縣管轄,時任新竹支廳長是桑原戒平,理所當然由桑原氏擔任新竹國語傳習所的第一任所長。

  在傳習所校舍的選擇考量上,基於各地方縣廳若要新建校舍將所費不貲,為節約教育經費,臺灣總督府先前便曾發布訓令,指示各地方縣廳的行政首長在選擇校舍時,以接收舊清代官衙、廟宇、官有書院等為優先考量。故而,桑原所長便先行考察竹北一堡新竹城西門內舊有的「明志書院」以及其他二、三處場所。初步選定校舍後,桑原所長將過程陳報總督府學務部,學務部於是指派教務課長兒玉喜八前往新竹地區視察學事狀況,依據《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木下邦昌視察臺北縣及口支廳轄下學事復命書〉所載:「本日(按:明治29【1896】年9月12日)兒玉喜八教務課長亦出差赴該地(按:新竹),因此隨同課長視察擬充當傳習所之校舍,即原先明志書院之舊跡,以及其他二、三處場所。但桑原所長認為依照當地人之希望及歷史相關而言,深切希望以明志書院充當傳習所之校舍。」因而,在桑原所長的建議下,兒玉教務課長於視察過新竹地區的學事概況,返回總督府後,便建請學務部長伊澤修二同意以明志書院充當新竹國語傳習所的校舍。
 

民俗文物小常識

典藏品介紹:客家看碗
典藏品介紹:客家看碗
品名:客家看碗
年代:待考
材質:刺繡、玻璃
尺寸(公分):口徑11.5 底徑7 高7.5

  本館典藏由五個玻璃冰碗組成的客家看碗,是臺灣北部客家地區最具有鄉土風貌特性之一的民俗文物。

  五個冰碗為玻璃製品,玻璃是透明、脆性、不透氣,具某種硬度的物料,其來源雖非臺灣傳統工藝;惟根據文獻記載,臺灣在日本時期及光復初期已大量使用玻璃器物,本件工法係手工吹製而成,內有氣泡,底部留有臍痕,花瓣形撇口,由嫣紅色搭配粉紅色、乳白色三種不同色澤層次的組合。

  每個冰碗上,都放著新娘「女紅」刺繡圓形精美花飾「看花」,圓繡片「看花」上,再蓋一片透明圓玻璃片,除防灰塵及維護繡品不易損傷外,亦讓親友欣賞新娘手藝。而玻璃冰碗的晶瑩剔透,彷彿象徵客家婦女素樸、細膩、清麗、典雅的氣質。

  「客家看碗」,是臺灣傳統客家習俗,客家新娘展現「女紅」精巧技藝的結晶,新娘入門,家裡神明廳供桌上會特別擺設「看碗」,做為年節獻祭神明與祖先的宗教禮器。

  在針藝繡品工法上,圓繡片最外圍以斜布包邊,第二層盤金釘線加織帶,內層花草圖案繡片,為齊針、搶針、套針、打籽、纏針等繡法,花鳥圖案繡片,為長直針、搶針、打籽、鋪針、紮針等繡法,整體構圖富有思維,色澤搭配深淺有致。民俗內涵,呈現「花開富貴、錦上加官」的吉祥氣氛。

參考文獻:
1.鄭惠美,臺灣客家刺繡技藝研究計畫。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46578&ctNode=1879&mp=1869
2.吳棠海、黃春秀、韋心瀅,《玲瓏晶燦中華古玻璃藝術展》,國立歷史博物館,89年3月。
3.簡榮聰、江韶瑩、阮昌銳、梁志忠,《臺灣文物風華-兔年臺灣民俗文物大展專輯》,臺灣省政府文化處,88年6月。
4.陳之君,臺灣玻璃文物。http://www.rfjh.ntpc.edu.tw/web/html/teacher/te1.html
藝閣
藝閣
  藝閣,又稱坪棚、閣棚、詩意臺閣或詩意閣。臺灣的藝閣陣頭由來甚早,清代即有文獻記載。早期是用木板搭架佈置,由能歌擅彈的藝旦,裝扮成詩中人物或小說典故中的各個角色,坐在閣臺上,由4到8個壯漢在節慶時扛抬綵街,因演唱南管樂曲,頗受愛好南管者與文人墨客的喜愛。日本統治臺灣時期,藝閣一度曾有藝妓綵閣表演,使藝閣盛極一時。也有由兒童扮演各種戲劇人物,如《封神演義》中的〈文王拖車〉、〈哪吒鬧東海〉,《三國演義》的〈甘露封相招親〉、〈趙子龍救主〉,民間故事如〈七仙女〉、〈桃花女鬥周公〉、〈孫悟空大鬧天宮〉、〈董漢尋母〉、〈五虎平西〉以及媽祖的故事等。並佈置有花草樹木的亭臺樓閣,令人眼花撩亂。目前臺灣地區的藝閣活動以雲林北港、臺南學甲、佳里地區和臺中海線地區最為活躍。

  藝閣形式有蜈蚣閣及裝臺閣兩種,蜈蚣閣是以多個小型藝閣串聯而成,行進時宛如蜈蚣行走,現多以蜈蚣陣稱之。今日藝閣以裝臺閣為主,有些裝臺閣會在閣臺上裝置樹枝狀拖架,將扮演的人物參差架上,以假手及服飾掩飾,呈現巧妙而創意的安排,稱為「作活枝」。如果閣上兒童排排坐,缺少設計,常被貶稱為「死枝」,精彩度就相去許多。裝臺閣從人力扛抬的藝閣,隨著時代演變,後來改用人力板車、牛車、三輪車、鐵牛車、小貨車,甚至大拖車,閣臺上的裝飾和聲光效果也更炫麗可觀。
 

臺灣人‧臺灣事

鄭十洲及其《鄭十洲先生遺稿》
鄭十洲及其《鄭十洲先生遺稿》
  乙未割臺前後的鄭氏家族詩人當中,聲名遠播者,尚有一位屬於進士鄭用錫裔孫的鄭十洲。十洲名學瀛,亦名登瀛,後以字行,出生於同治年間。為鄭用錫曾孫,例貢生鄭如梁(德棟、稼田)孫,父親為鄭安謨(少希)。安謨早卒,由於母親高氏教督甚嚴,遂工詩善書。
 

新書出版

《臺灣文獻》季刊67卷1期發行
  《臺灣文獻》季刊67卷1期已發行,本期刊載【研究論文】3篇、【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2篇,歡迎有興趣瞭解臺灣史、宗教禮俗、原住民文化與產業文化的社會大眾、專家、學者、學生參研。
 

館藏介紹

圖書室編目上架圖書通報
  105年3月份編目上架圖書計166冊,書目詳見【相關檔案】本館圖書室2月份編目上架圖書清單,歡迎閱覽。



 

館務訊息

「第九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公開徵稿審查會議
「第九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公開徵稿審查會議
「鰲峰仰止-臺中海線地區古文書特展」開幕
「鰲峰仰止-臺中海線地區古文書特展」開幕
本館臉書正式營運
本館臉書正式營運
 林修澈教授主講「原住民族的人名」
林修澈教授主講「原住民族的人名」
高基培先生捐贈木雕工藝作品「宮娥」一對
高基培先生捐贈木雕工藝作品「宮娥」一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蕭碧珍、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