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館務訊息

圖1:講座張維斌博士
圖1:講座張維斌博士

105年臺灣文獻講座空襲福爾摩沙紀事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05年臺灣文獻講座首場,4月28日(四)下午2~4時由《空襲福爾摩沙:二戰盟軍飛機攻擊台灣紀實》的作者張維斌博士主講。

一、為何空襲臺灣

  大家或多或少聽過盟軍曾經空襲過臺灣,但是確切的經過,或是參與的國家、轟炸機類型就不太清楚。 當年經歷過那場空襲的前輩,多數早已凋零,即使今天尚存者,也因為當時年幼,所知有限,甚至在日後教育之下,有的還以為是日軍來轟炸。因此,張博士首先以甲午戰爭清國戰敗,臺灣割讓日本為開場,讓聽眾瞭解,臺灣在二戰期間是日本的領土,釐清有人好奇,中華民國抗戰,為何盟軍會空襲臺灣。
  
  其次,指出大家都熟悉1941年12月8日日本攻擊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但是當日上午,日軍飛機也從臺灣臺南、岡山等地出擊轟炸菲律賓美軍基地,隨後席捲東南亞。之後南洋的物資也都經由臺灣到達日本,當時臺灣的基隆港主要連接日本,高雄港則是通往南洋。可見臺灣在日本南進以及維持帝國經濟命脈中,扮演軍事行動的跳板、航海轉運中繼站的重要角色。

  再者,日本統治臺灣後期,建設許多先進的工業,這在當時擔負起軍需功能,如日本鋁株式會社高雄工場、第六海軍燃料廠等,很多都設在高雄。這些都成為美軍轟炸臺灣的原因。

二、盟軍空襲臺灣階段及飛機類型

  事實上,早在1938年2月23日,中華民國的蘇聯航空志願隊就已經空襲過臺灣臺北飛行場及竹東,造成民眾傷亡。但真正的盟軍空襲臺灣是從1943年之後,作者將之區分為四階段。第一次轟炸臺灣是1943年11月25日,適值美國感恩節,由第14航空隊空襲新竹飛行場,直到1945年8月12日對嘉義飛行場、高雄驛最後一次轟炸(14日僅武裝偵巡吉貝嶼、東吉嶼),15日昭和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盟軍空襲臺灣階段及飛機類型列表
  在第三階段時,美軍原本計畫幾乎天天空襲臺灣,但因天候因素,未能每日執行,因此臺灣民間媽祖接炸彈傳說,或許可擴大解釋為老天爺、天氣保佑。

  過去老一輩的人會說,當時是B-29來轟炸,但實際上,以B-29飛行高度在20,000呎以上,除非是軍事專家,或用望遠鏡,否則難用肉眼判斷。B-29載彈量可達8噸,破壞威力確實強大,但來臺灣空襲約只有6次左右。B-24重型轟炸機仍然是空襲臺灣的主力。

三、空襲行動

  B-24空襲的目標主要為大型城市(高雄、臺南、新竹、臺北),主要港口(高雄港、基隆港),大型軍事設施(如左營軍事基地、臺南、嘉義、新竹飛行場),大型工業設施等;至於B-25則以中小型城鎮(如嘉義、臺中等),次要飛行場,小型工業設施(製糖所、酒精工廠、煉油所),鐵路運輸等設施作為主要轟炸目標。

  除了一般認為軍事設施必然是攻擊目標外,城市同樣也是轟炸目標之一。過去的說法是誤炸,但實際上,針對城鎮平民居住地方,美軍會改以燃燒彈轟炸木造建築,以造成更大破壞。尤其人員是生產工具,殺傷人員可降低生產力,同時具威嚇警告,影響民心士氣效果。
過去也有美軍在轟炸之前會投傳單警告的說法。但根據美軍的任務報告與照片,傳單與炸彈是同時投下。恆春因位於臺灣南端,美軍飛機若因天候不佳,無法順利執行投彈任務,返航經過恆春時,就會順便炸彈丟下,以便安全降落,讓這無辜的小城鎮投彈量竟然名列中小型城鎮之首。

  因為當時技術設備、對臺灣不熟悉,縱使出擊任務有圖可循,但看圖認路,仍可能錯認,或炸錯目標。例如1944年10月13日上午轟炸日月潭發電所,因飛機從臺灣東南方起飛,繞到南部沿西岸往上,將南部一座大型湖泊誤認日月潭而投彈。後來是有飛行員真正飛到日月潭拍照,下午返航後,再駕駛另一架飛機,帶領機群轟炸,才達成任務。此外,因為學校跟軍營十分相似,所以像是蘭陽高等女子學校(今蘭陽女中)或澎湖望安小學都被誤為軍營被炸。

  另一種狀況是誤判轟炸的目標,如1944年10月12日照片記錄轟炸「臺中飛行場」,但經查證為彰化飛行場。張博士提醒研究者,儘管當時任務的報告應該是最正確的紀錄,但是不免仍有錯誤。

  空襲臺灣的盟軍以美軍為主,另外還有英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澳洲皇家空軍及墨西哥空軍。他們主要負責牽制臺灣,協助美軍登陸沖繩島的作戰行動。

四、美軍空襲照片記錄歷史與戰爭殘酷

  美軍轟炸機在空襲的同時會拍攝照片,一般相機都裝置在機尾或側面,用來評估空襲成果。這些照片雖為軍事用途,但卻意外保存許多臺灣當年的影像,不論是各項經濟、軍事、交通、工業設施,或是臺灣的城鎮、農村、地景等。例如:新竹天然瓦斯研究所附近跑馬場,成為今天的新竹家商;新竹燃料廠旁滅火用的人工湖,後來成為清華大學成功湖;第六海軍燃料廠後來成為中油煉油廠;還有桃園的埤塘景觀。一張美軍的低空轟炸照片中,宜蘭街上的幾棟建築,至今據說還存在街道上。

  有些照片還顯示出,日軍在橋樑上架設機槍堡,射擊所冒出的白煙,或是防空砲火打到空中爆開的黑煙。1945年5月26日轟炸日本石油株式會社苗栗製油所任務中,前一架B-25拍攝到後一架被日軍砲火擊中,急速下墜的情景,這架飛機在下一張照片中就墜毀在苗栗驛附近爆炸。

  不幸的還有死於友軍之手的英澳俘虜。一批在東南亞被日軍俘虜的英國、澳大利亞軍人,先前集中在菲律賓,經挑選其中有價值的官兵約一千多名,準備運送至日本,但出海沒多久,就被美軍擊沉。僥倖跳海逃生游回岸上的俘虜,被日軍安置幾天後,1945年1月6日由江ノ浦丸運至高雄港,俘虜並未上岸,就在9日遭美軍炸中,死亡數百人,遺骨葬在今天高雄戰爭與和平公園內,戰後美軍再移走安置。

五、空襲損失

  也許大家都熟悉臺北大空襲,但是根據美軍第5航空隊資料顯示,投彈量前五個主要城市是高雄、臺南、基隆、新竹、臺中,最後才是臺北。雖然5月31日臺北大空襲當日有百架飛機轟炸,確實傷亡慘重,但相形之下,基隆卻被百架飛機連續轟炸四天,市區遭受戰火摧殘,幾乎全毀。

  依臺灣總督府統計1944年10月12日至1945年8月10日,空襲死亡5,582人、失蹤419人、重傷3.667人、輕傷5,093人,罹災277,383人。因臺北州涵蓋範圍以及人口較密集,次於高雄州,高於臺南州。若以房舍受損來看,全壞10,241棟、半壞17,972棟、全燒16,080棟、半燒1,047棟。臺南州的狀況比較嚴重、其次為高雄州、臺北州。儘管統計方式或數據有差距,但可想見人員財產損失不小。

  本次演講計有85人參加,不少人在結束後,還請張博士簽名,並討論空襲照片。張博士說希望藉由他的書以及演講,拋磚引玉,讓更多人有興趣探索瞭解這段歷史。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蕭碧珍、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