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省政府秘書處於民國61年6月19日簽〈為行政院蔣經國院長於六十一年六月十六日蒞臨省府垂詢中部因豪雨災害指示害後辦法後,並對省政府有關急需檢討改進問題,指示15項要點〉。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501115311
圖1:省政府秘書處於民國61年6月19日簽〈為行政院蔣經國院長於六十一年六月十六日蒞臨省府垂詢中部因豪雨災害指示害後辦法後,並對省政府有關急需檢討改進問題,指示15項要點〉。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501115311

記民國61年「612水災」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臺灣多颱風,也常引起大水災。民國48年中南部發生的「八七水災」是著名的例子。但沒有颱風,也會豪雨成災。如今(105)年5月16日清晨大雨,北臺灣的多處淹水,大家記憶猶新。時間拉回61年6月12日凌晨至13日臺中山區發生的「612水災」,造成嚴重災情,據14日的新聞報導說:「雨量僅次於八七水災」、「千人無家可歸」,令人意想不到。我當時正在車籠埔新訓中心,至今仍記憶深刻!

  我是6月7日入伍,在俗稱「第五中心」的車籠埔,6月11日星期日,因這時仍屬「零週」之故,只能在營休假。晚上10點就寢,誰知豪雨下個不斷,既無颱風警報,心想只是「西北雨」式的傾盆大雨,在暑氣如蒸的寢室,添了幾許涼意,大家根本不放在心上。晚上約兩點左右,忽然被急促哨音驚醒,睡眼惺忪,這時已經停電,一片漆黑,值星班長緊急宣布,立刻著裝,著裝完畢,立刻由內務班長領雨衣,這時地板已經開始泡水。

  軍用雨衣為斗篷式,頭、雙手由洞伸出,過去不曾接觸,到手攤開,又無光線,根本不知如何穿著。各班班長分別指導,阿兵哥互相幫忙,終於搞定。值星班長又宣佈,立刻到中山室槍架取槍,每人一槍,立刻往連集合場。兩邊寢室150人同時往中山室取槍,現場一片混亂。連集合場雨勢愈大,地面積水更大,我們一臉茫然,深更半夜,為何要出來淋雨?集合完畢,全員調整槍背帯,大揹槍,部隊開始移動,為何移動?目的地?如何走?不得而知,這時的營區,在黑暗中只感覺汪洋浩瀚。臨行宣布:「每人手拉手,緊握雙手,不得鬆脫,萬一有鬆脫,必須高喊,聞聲全部停住腳步!過水溝要互相提醒。」其實當下情況危急,幹部心知肚明,緊張無比,只有這些大頭兵是狀況外。

  穿過大操場,由招待所門出來,左轉往街上移動,這裡地勢較高,找了一處斜屋頂的亭仔腳,全連便窩在一起躲雨。又濕又冷,大伙在騎樓下,以鋼盔權充板凳,靜待天明。天亮雨停,營區積水退去。回到營區,整個下舖完全不見,底下的臉盆埋入沙中。由集合場西走,更是怵目驚心,這裡正是北河堤與西河堤交會處,北河堤昨晚破了大洞,大水直衝營區,幸好不是整個溪流改道,否則大概阿兵哥不知要流失多少了,晚上昏暗,狀況不明,真是「七月半鴨仔,不知死活?」河堤下平日樹木扶疏,已經瘡痍滿目,砂石遍地,有點像溪床,幾顆大石頭也滾了進來,北河堤、西河堤轉角處,有個衛兵崗,昨晚大概也奉命棄守了。

  一兩日後,新聞報導稱這次水災為「612水災」,草屯霧峰之間的臺三線烏溪大橋也被沖毀,營區災情慘重,訓練停擺一週,我們新兵第一週便在整理營區之中渡過了。近日北臺大水,情況類似,想起往事,姑且勾勒成篇,存此親歷經驗。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蕭碧珍、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