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七星娘娘
七星娘娘

七星娘娘

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七星娘娘即臺灣民間俗稱的七娘媽,又稱作七仙姐或七仙姑,也就是傳說故事中有名的織女。民間相信七娘媽是兒童的守護神,嬰兒自出生至成人皆賴其法力庇佑,以期無災厄順利成長,因此七娘媽在臺灣特別受到婦女們的崇敬與喜愛。

  通常小孩出生滿週歲時,母親或家人會帶著他前往寺廟祝壽七娘媽,並向七娘媽祈願,求得「絭牌」(以古幣或金鎖片為墜用紅絲絨線串成的項鍊)掛在胸前,直至十六歲行成年禮才可取下;或是讓孩子認七娘媽作乾媽,以保佑小孩順利長大成人。

  當小孩長到十六歲,父母親便準備豐盛的供品〈五牲、七碗麻油雞酒、麵點、四色鮮果、六味菜碗、七碗甜芋、紅龜粿、數朵雞冠花和千日紅、附帶二根帶尾葉的甘蔗〉,帶著子女到七娘媽廟祭拜,少男少女依例要環繞「七娘媽亭」走三圈,並在父母手持的「七娘媽亭」下鑽過,少男謂之「出鳥母宮」,少女謂之「出婆媽」,之後再將七娘媽亭投入火中奉獻給七娘媽,之後還必須自七娘媽的供桌下匍伏鑽行三圈,謂之「供桌」,如此才表示已經成年,整個儀式即是一種成年禮。

  農曆七月七日為七星娘娘誕辰,當日除供上鮮花果品外,並供奉胭脂水粉、油飯和麻油雞,婦女們並行乞巧儀式。傳說七娘媽喜歡居華樓、重梳妝,故信徒常在典禮中焚化以竹片紮及糊彩紙的七娘媽亭,和經衣、金紙等獻供。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蕭碧珍、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