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圖1: 大南澳原野描述(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00102233000010010)
圖1: 大南澳原野描述(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00102233000010010)

隱藏於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中的大南澳地區原住民史料

文/顏義芳/本館整理組研究員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在完成五年理蕃計畫後,為擴大利用「蕃產、蕃地」,尋找適合栽培製作鴉片煙膏原料罌粟及煙草的地方,曾於大正6(1917)年11月5日至16日派遣技師笠島孝作,前往宜蘭廳大南澳原野(今宜蘭縣南澳鄉)及花蓮港廳下新城支廳實地進行煙草及罌粟栽培預定地調查。復命書(報告書)除收錄該原野的地理位置、地形情勢、土質構造、耕作面積、天候氣象、人口分布、經濟狀態、交通狀況、生活樣式、物價及金融、原住民孩童教育及衛生情形外,也深入探討大南澳的理蕃沿革。由於調查內容極為正確寫實,所描述狀況瞬間便能構成影像,其文字敘述內容附錄兩地區理蕃沿革,史料價值頗高。茲舉大南澳區域為例,此復命書的件名除「大南澳」的地理名稱與原住民有些許關聯外,幾乎難以想像內容竟然詳實地記載該地區原住民(泰雅族)生活概況、維持生計模式及交通經濟等相關事宜,宛如進入時光隧道般置身其境。而該區域居住人種、戶數及人數,精確的區分日本人、本島人及原住民等。各社(部落)原住民的戶數及人數之統計及紀錄,除可一目瞭然當時原住民分布狀況外,更可確切掌握該地區原住民的發展。同時文中也概略描述清同治16(1875)年,羅大春的開山撫墾、光緒期間馮安國的鎮壓原住民、統領劉朝率兵探險,以及光緒15(1889)年巡撫劉銘傳的大討伐等,都因大南澳原住民的激烈抵抗,造成官方眾多傷亡,而未能達到目的。

  至於臺灣總督府對此區域的統治,始於明治33(1900)年10月派員稽查此地既往及當時的狀況後,才釐訂採取懷柔手段,以舒緩原住民強烈的抵抗意志。以招喚懇諭,勸誘移往阿里史(宜蘭縣蘇澳鎮內)及天送埤(宜蘭縣三星鄉內)居住,同時配合官方交換事業的設立,召集原住民孩童施以教育、教導原住民壯丁學習國語(日語),傳授原住民婦女機織技術等配套措施,而呈現和諧景況。明治34(1901)年廢止辨務署改設廳,原住民事務也改由廳承接,仍維持以往物品交換的模式。但因與平地人私售密交行為,屢遭警察取締,而於明治36(1903)年9月爆發聚眾火燒阿里史派出所事件,官方乃於11月採限制物品交換及封鎖隘勇線,防止南澳原住民出草。復命書以非常寫實的方式,描述原住民與日本警察抗爭的情節,確切顯現日本管理原住民的本質。隨著明治41(1908)年4月隘勇線的前進,架設由烏冒山至大南澳的鐵絲網,展現種族隔離的威力。在實力不對等情況下,12月16日南澳原住民、明治43(1910)年3月溪頭原住民(居住在宜蘭縣蘭陽溪溪頭的泰雅族)等陸續歸順。

  此外,也詳細地描述荷蘭人於1870年代與原住民交易的情形,細節甚至包含交易的品項與數量,可謂百年以上的重要田野調查資料。由此次意外的發現,可知單由公文類纂的目錄件名是難以理解實際的內容,必須深入探索才能有所斬獲。也就是說於寶山外無法獲取寶藏,唯有深入挖掘始能窺見其中的奧妙。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