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1:「翱翔福爾摩沙-鳥瞰臺灣古地圖特展」展廳
圖1:「翱翔福爾摩沙-鳥瞰臺灣古地圖特展」展廳

〈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中的「合歡越嶺道」西段

文/ 何孟侯 / 本館採集組專員

  本次在「翱翔福爾摩沙—鳥瞰臺灣古地圖特展」展出一件吉田初三郎繪製的〈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這張圖也被選用在宣傳展覽的海報、網頁文宣等地方,特別一提,在進入展場的主視線上,我們將這張圖做了高解析度的掃瞄、放大並輸出成巨幅掛軸,這樣安排除了考量展廳的裝飾效果外,也希望將這張圖的細部內容,能更清楚的呈現出來,讓到館參觀者能循著圖中的動線,神遊其中,這也是觀覽此類鳥瞰式地圖最大的樂趣所在。

  日治昭和10(1935)年6月間,為了配合日本政府「始政40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臺灣總督府特邀在日本已是宗師級的吉田初三郎來臺繪製全臺鳥瞰圖(註1), 而〈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正是這一系列中的經典之作。

  這張圖的北方在右,南方在左,西方在上,東方在下。畫幅前景的左邊很細緻的畫出當時花蓮港廳(今花蓮市)的市街景況,畫幅前景右邊則可見到一處規模較小的市鎮—蘇澳及蘇澳港。除了前述這兩個焦點外,要看的便是當時主要的交通建設,也是此圖刻意凸顯的「合歡越嶺道」及「臨海道路」,因為幾乎在吉田初三郎繪圖的同時,昭和10(1935)年2月,才剛修築完成這條西起霧社東至太魯閣峽口的「合歡越嶺道路」(註2)。

  做為中部巡迴展覽,基於地緣我們便從「合歡越嶺道」的西部起點往東看,這樣也比較能符合展覽現場觀看者的在地空間想像;首先,越過近景與中景的山嶺,在畫幅遠景偏左的上方找到「霧社」,這應是此圖繪製合歡越嶺道路西段的一個起點,從這個點循著山路直上到了「追分」,追分即今日的翠峰一帶,這段路中間已略過了近年發展成為熱門旅遊點清境農場(即當時的見晴牧場),再往上是「櫻ケ峰」,即今之櫻櫻峰,繼續蜿蜒而上會來到「合歡」,這裡有日人所設的合歡山駐在所,位置在今之昆陽休息站,在此可遠眺標高3,544公尺的「奇萊主山」及標高3,605公尺的「奇萊主山北峰」,再往上標示了這條路的最高點「合歡山」為3,394公尺,也就是今日在武嶺(標高3,275公尺)向北北東望去之山巔,再往前有「石門」,越過了當時的州廳界續行就是「關ケ原」,如此也就從臺中州跨入花蓮港廳。若能仔細看圖的話,可以發現,吉田初三郎細緻地將合歡山的景色畫得特別寫實,深綠色林木與青綠色草原交融,讓觀者彷彿身歷其境;以上便是「合歡越嶺道」西段,即今日南投縣範圍內在這張地圖中標示的地名,大約是今日走在省道台14甲線上可以經過的景點。

  進入花蓮,事實上也是這張鳥瞰圖最精彩的一段,大太魯閣山區,因為當時無論是日本本土或是臺灣島內各方人士,都視之為旅遊的熱點,又正極力爭取成為「國立公園候補地」(註3), 所以其中的景點更是畫得鉅細靡遺,礙於篇幅,將待另文詳述。

註1:參見〈吉田畫伯の麗筆で 全臺灣を一目に 臺博を彩る豪華版 近く全島の景勝を繪の行脚〉,《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1935)年6月15日A(二)版報導。
註2:「合歡越嶺道」於日本大正3(1914)年開始進行修築。
註3: 昭和7(1932)年3月花蓮港廳地方成立「東台灣勝地宣傳協會」,爭取太魯閣作為國立公園預定地,自此無論地方官吏或民間便積極透過報紙、旅遊文宣與各類展覽活動進行宣傳。大約在吉田初三郎來到花蓮繪圖的時間點昭和10(1935)年6月間,正是這一連串爭取活動的高潮,而後在同年9月,太魯閣成為官方核定之「國立公園候補地」,於昭和12(1937)年12月正式完成「次高タロコ國立公園指定」。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