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黃登瀛進士「齒錄」首頁
黃登瀛進士「齒錄」首頁

題名碑遺漏的嘉義籍進士黃登瀛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科舉考試源遠流長,臺灣的開科取士,濫觴於明鄭時代,直到康熙26(1687)年,臺灣士子才得以參與稱為「鄉試」的舉人考試,以及次年的「會試」。光緒21(1895)年乙未之役,臺灣割讓給日本,提早結束科舉考試,不過仍有不少讀書人寄籍應試,也有所斬獲。

  臺灣的科舉人物,因牽涉到寄籍、冒籍問題,很難統計正確的考取名單。由於舉人名額眾多,固然極為複雜,而即使是人數不多的進士名單,也因取捨標準不同,人數互有差異。誰是臺灣進士?因有國子監的進士題名碑所載籍貫可作依據,不失為檢視臺籍進士的重要方法。理論固然不錯,卻難免碰上題名碑錯落的困擾,統計結果也無法準確。例如彰化進士蔡德芳,在題名碑卻刻作「福建新化縣」,福建無新化縣,顯然是彰化縣之誤,可以理解,如果碰上名單漏刻,那麼依據題名碑的統計便無法精確,就目前所知,至少光緒3(1877)年丁丑科的嘉義籍進士黃登瀛被遺忘了。

  黃登瀛進士是嘉義籍,可先檢索臺灣方志資料的記載,但嘉義長期未修縣志,相關紀錄僅見於《雲林縣采訪冊》及《臺灣通志》。采訪冊為纂修通志的基礎史料,關於黃登瀛,在「大槺榔東堡/科貢」記云:
  黃登瀛:光緒丁丑科進士。
  黃登瀛:同治甲子科舉人。

  大槺榔東堡在建省以前屬嘉義縣,籍貫無問題。《臺灣通志》則分見舉人、進士兩處,併錄如次:
  同治三年(甲子):黃登瀛。
  光緒三年(丁丑):臺灣府彰化縣丁壽泉(廣東知縣)、黃登瀛。

  
  前一則是舉人,後一則是進士。令人不解的是《雲林縣采訪冊》明明列於「大槺榔東堡/科貢」,如不用雲林縣籍,用原來的嘉義縣籍亦無妨,但卻成了不明縣籍的臺灣科舉人物。而進士部分,接敘於彰化縣丁壽泉之後,更容易被誤會黃登瀛是彰化進士。

  《臺灣通志》漏列籍貫,至少仍有《雲林縣采訪冊》可以依據。無獨有偶,進士題名碑的光緒丁丑科題名,也未列其人,真是巧合之至。采訪冊、通志都算是十多年後的採訪轉錄,進士題名碑又無列入,不免啟人疑竇,到底黃登瀛有無考上進士,籍貫何屬?幸好有本《光緒三年丁丑科會試齒錄》,解決了相關問題。這是會試放榜之後,幾乎同步發行的官方資料,貢士人各一份,頁數不等。

  黃登瀛「齒錄」首頁基本身分資料,載稱:「字秀夫,號松盦,一字蓬行。……福建臺灣府嘉義縣民籍,大挑教職,原籍晉江。」這是填報會試的籍貫,嘉義縣毫無疑問。當然考上貢士,如無特殊原因,通常很快成為進士,只是名次高低而已。當然也有極少數沒有成為進士,不外乎死亡或因案註銷貢士資格,甚至未補行殿試,黃登瀛究竟如何?仍可從當時上海「申報」找到他考取及授職報導。請看光緒3年「五月初三日(西曆六月十三日--即禮拜三)」的「丁丑科金榜題名錄」,有關臺灣部分「第二甲,賜進士出身:黃裳華(福建臺灣)。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黃登瀛(福建嘉義)」。 這位黃裳華原是前一年丙子恩科貢士,不知何原因,留待本科與黃登瀛雙雙考取進士。

  接著是新科進士授職諭旨,登載5月19日「申報」:「五月十一日,奉上諭:『……黃裳華,著分部學習;……黃登瀛,著交吏部簽掣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欽此』。」黃裳華是二甲進士,授「分部學習」,等同實缺小京官,學習期滿,籤分各部。黃登瀛是三甲進士,只是虛銜的即用知縣,再由吏部掣簽,分發各省,如無特別捐輸或功勳,很難補實。

  黃登瀛從會試開始,經放榜、授職,資料完整,可完全確定光緒丁丑科的進士題名碑是漏刻其名。回顧臺灣方志所載,除了《雲林縣采訪冊》、《臺灣通志》之外,毫無事蹟,其原因大約有三:一是即用知縣未能補實。一是壽命不長,有一說法是光緒9(1883)年黃登瀛卒於晉江深滬家中,年僅40歲。另外就是寄籍或冒籍問題,依據「齒錄」,黃登瀛自出生至完成科舉教育,都在晉江,考秀才時始即始籍隸嘉義,即丁曰健嘉義知縣任內。登進士第後,仍歸晉江深滬建「進士第」,並未在臺灣落地生根。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