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臨水夫人、婆姐、鳥母像
臨水夫人、婆姐、鳥母像

典藏品介紹:臨水夫人、婆姐、鳥母像

文 / 俞惠鈐 /本館採集組助理研究員

品名:臨水夫人、婆姐、鳥母像
年代:臨水夫人:民國50年代
   婆姐:清
   鳥母:民國60年代
材質:樟木、漆線
尺寸(公分):臨水夫人:寬14.5深13高28
       婆姐(左):高25底徑13.5*9
       婆姐(右):高25底徑13*8.5
       鳥母(後左):寬12深10.5高30.5
       鳥母(後右):寬11深11高32
       鳥母(前左):高13底徑10*9
       鳥母(前右):高13.5底徑10.5*10.5

說明:
  就傳說而言,臨水夫人又名陳靖姑,唐時福建古田縣臨水鄉人,小時後非常聰穎,有通靈能力,嫁與古田士紳劉杞,24歲時,福建大旱災,其以懷孕之身,祈雨抗旱、為民除害而犧牲,死時發願:「死後要做助產神,專門救助難產婦女。」;又相傳後唐皇后難產,陳靖姑顯靈幫助皇后順產,皇帝敕封陳靖姑為「都天鎮國顯應崇福順意大奶夫人」,鄉民奉為神靈(順產助生護胎佑民女神),建廟祀之,後世視為安產之神,尊稱「臨水夫人」。清咸豐年間晉封為「順天聖母」。

  就民間信仰而言,臨水夫人為閩臺居民崇祀的女神,凡婦女想求嗣、解厄、安產或祈禱子女平安長大,都會前往祭拜,祂代表「保胎護子」的神祇。臺灣主祀臨水夫人的廟宇有130多座,樣貌一般右手持劍,左手胸前拿牛角(法器),或香扇等。位於臺南安平寧南坊的臨水夫人廟,建於乾隆51年(西元1786),是臺灣最早的臨水夫人廟,原始神尊雙手並無任何法器。其信仰非常昌盛,以護佑孕婦,順產保胎聞名;因此,民間俗信產婦生產順利要拜臨水夫人,想要生子則拜註生娘娘或送子觀音。另臺灣某些廟宇合祀臨水夫人、林夫人紗娘、李夫人三娘,稱為三奶夫人或三夫人媽,這是臨水夫人信仰的延伸。
 
  就隨祀而言,臺灣的臨水夫人廟除主祀臨水夫人外,常祀花公、花婆及十二婆姐、鳥母,為臺灣婦女、兒童之第一守護神。民間對此有各種不同說法,第一種說法:臨水夫人降服三十六名妖女,幫助婦女生產、註生之事,後因時代演變成現在的十二婆姐。第二種說法:陳靖姑曾為五代閩王除妖怪,救出皇后和三十六位宮女,閩王為答謝,將三十六宮女(歿後成神,又稱三十六婆姐),送給陳靖姑當徒弟。第三種說法:相傳鳥母就是「床母」,是註生娘娘身邊的三十六宮女,又稱「三十六婆姐」或「三十六宮鳥母」,而鳥母似燕子,古人認為燕子(春天群集於屋簷下築巢繁殖後代)是「送子神」,也是輔助生育的神,專職照顧出生至16歲小孩的成長,使他們免於驚嚇、溺斃、出麻疹和生病等,保佑身心正常發育。第四種說法:鳥母就是「七娘媽」,每個孩子出生後,都由鳥母保護他成長,滿16歲的孩子,在七娘媽生日(七夕)當天,拜謝七娘媽,「踜桌腳」,出「鳥母宮」,完成成年儀式。第五種說法:懷孕的婦女,如含苞待放的花兒,花公花婆負責澆水、施肥、除蟲害、穩固根部,所以孕婦要拜花公、花婆,孩子出生則要拜鳥母,祈求獲得妥善照顧、順利成長。第六種說法:床母就是「床神」,其源自古代的自然崇拜(窗、竈、井、門等);人一生中,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床上度過,基於感謝與敬畏之心,產生祭拜床神的習俗。尤其是嬰兒,睡眠時間相當長,與床的關係更為密切,床母於是成為孩童的守護神。第七種說法:有人認為孩子身上之胎記,即是「床母做記號」。長輩們也曾說:「小孩睡覺時常會微笑,或做出奇怪表情,是因為床母正在教導他,因此,不可於此時吵醒小孩,以免打擾其學習。」另更有趣的說法:屁股青青,是投胎轉世前被神踹一下的。

  綜上,俗信陳靖姑與其隨祀,就是掌管「生」,保佑孩童免於痴、傻、哭、鬧、病、弱、驚等症狀的保護神。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