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新書出版

圖1:《臺灣文獻》68卷2期封面
圖1:《臺灣文獻》68卷2期封面

《臺灣文獻》季刊68卷2期

  《臺灣文獻》季刊68卷2期已發行,本期刊載【研究論文】3篇、【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2篇,歡迎有興趣研究民俗學、客家伙房暨林爾嘉一脈的社會大眾、專家、學者、學生參研。

  【研究論文】3篇,第1篇〈崇德報功與神道設教:清代臺灣方志祀典門類的知識建構〉,作者洪健榮教授指出,本文主要根據清代臺灣各府、縣、廳志之祀典(典秩、典禮)門類的凡例綱目與撰述內涵,探索該門類成立的理論基礎、著述旨趣與價值意識,考察其如何傳承清朝政府資治輔政的觀念並落實在各類祀典措施、禮制規範的書寫架構上,從而映現於內文論述取向上的應然期待與實然表述。整體而言,清代臺灣修志官紳透過祀典門類的知識建構,將傳統國家祭祀要典的運作模式,移植於這處新入版圖的臺灣島域上,用心於規範地方社會的人文秩序,形塑出崇德報功與黜邪崇正的道德基準,作為神道設教的權力象徵,藉以宣示大清一統帝國正統性的文化主權。

  第2篇〈從《民俗臺灣》看柳田國男對臺灣民俗研究之影響〉,作者王婷儀指出,臺灣民俗研究從日治至今一直寄居在人類學、文學、史學等學科下,學界對民俗研究為何無法成為一門學科等問題鮮少關注。本文為探究此議題,選擇戰前曾一度訪臺的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為研究焦點,以《民俗臺灣》為例,思索臺灣民俗學建構的可能。最後著眼於柳田的民俗學概念如何透過《民俗臺灣》的編輯工作具體在臺灣實踐。《民俗臺灣》雜誌開闢了漢人民俗交流討論的園地,同時逐步建構臺灣民俗學成形的基本要件。太平洋戰爭期間,臺灣民俗研究逐漸展開。臺北帝大教授金關丈夫的廣大學術人脈、金關及日本民俗學界的往來、還有素人民俗研究者的熱心參與奠定了臺灣民俗研究蓬勃發展的主要基礎。作者發現即使在日治時期的環境氛圍與政治影響下,臺灣仍有機會在當時建構出屬於自己的臺灣民俗學。

  第3篇〈臺灣裝神、扮將與假裝文化的民俗學考察〉,作者林承緯教授指出,裝扮為人類文明發展重要的一個階段,衣著、化妝、裝身物等透過物質性加諸於身體的做法,不論是身體的穿戴、色彩圖文的描繪,或是人形裝置的操演。

  探求從裝扮至變裝這些行為背後,不外乎是追求美觀、彰顯身分地位,此外也與宗教信仰緊密結合,這點散見於各國宗教儀式、祭典活動、民俗行事之中。臺灣傳統的假裝文化傳承軌跡及歷史源流雖未完全明朗,不過一般推測從清代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如此文化傳統歷經日治的異國統治至今,不僅未曾消逝甚至有更蓬勃茁壯的情形。日治期間,臺灣還存在另一種名為假裝行列的變裝遊行活動,是從日本所傳入的假裝文化。在特定節慶期間由人裝扮進行展演呈現。本文針對百年來臺灣所傳承的兩道行為模式相近,呈現模式及源頭相異的假裝傳統的發展脈絡進行探討,進而思索日治五十年傳承於臺灣的假裝行列傳統對臺灣可能產生的影響。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2篇,〈臺中東勢地區客家伙房類型芻議〉,作者劉懷仁指出,本文內容包括:(1)以歷史資料爬梳過往曾存在的伙房文字紀載、圖像等;(2)地毯式普查東勢地區內現存伙房;(3)受訪泥水司傅、曾參與起屋相關人士及屋主;(4)分析伙房各類型之樣貌。

  透過四個面向的初步研究後,整理現存以及不存之東勢地區客家伙房,共計53棟,分類出11種伙房類型和四種牆頭屋形態,11種伙房類型有:5間正身、一堂兩橫屋、一堂兩橫屋帶門樓、一堂三橫屋、一堂四橫屋、一堂四橫屋帶牆頭屋、一堂四橫屋帶牆頭屋及門樓、一堂五橫屋帶牆頭屋及門樓、一堂六橫屋帶牆頭屋及門樓、兩堂四橫屋、兩堂四橫屋帶牆頭屋;然四種牆頭屋部分有:前圍、後圍、前後圍及方形圍聚,上述類型重構出東勢地區客家伙房之特殊性,將補充中臺灣客家建築史的不足,並作為研究東勢客家伙房之分析資料。

  〈林本源後人林爾嘉子孫群芬譜〉,作者張泉博士指出,多年來板橋林本源家族,臺灣第一大家族,受到大陸、臺灣海峽兩岸學術界的重視。但研究中由於難以辨清林本源家族的三房頭、六記號衆多的人物和龐雜的宗親關系,有關文稿中經常會出現張冠李戴、人物顛倒、時序混亂等現象。誤導讀者並間接影響相關研究的準確度。

  本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筆者借著對林爾嘉家族照片、信件、訪談、口述以及其它史料的梳理、註解,比較詳盡地辨認、記述林本源家族二房訓眉記掌門人、菽莊花園老主人林爾嘉的衆多兒女、子孫。第二部分,藉著對林爾嘉家族其它史料的梳理,追述林爾嘉留在大陸的家人如何歷經世變滄桑,在患難中靠著相互關懷,維繫著難以支撐的生活,一同渡過 「黑夜漫漫」的時光歲月。
《臺灣文獻》季刊68卷2期目錄:
【研究論文】
.崇德報功與神道設教:清代臺灣方志祀典門類的知識建構 /洪健榮
.從《民俗臺灣》看柳田國男對臺灣民俗研究的建構與可能/王婷儀
.臺灣裝神與扮將的民俗學考察 /林承緯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
.臺中東勢地區客家伙房類型芻議/劉懷仁
.林本源後人林爾嘉子孫群芬譜/張泉
本期《臺灣文獻》季刊售價工本費新臺幣300元,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02-25180207
http://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 臺中市中山路6號(火車站旁)04-22260330 http//www.wunanbooks.com.tw
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各類書籍,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讀者洽購。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