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臺灣省通志館館刊》創刊號封面
圖1:《臺灣省通志館館刊》創刊號封面

談「臺灣省通志館館刊」創刊

文/李澍奕/本館編輯組科員

  臺灣省通志館於民國37(1948)年6月1日於臺北市仁愛路3段1號正式成立,以林獻堂為館長,林忠為副館長,黃純青為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而相關法源依據,係於4月24日通過組織章程,10月4日通過辦事細則,其中以編纂組辦理「省志之計畫研究及編纂事宜,臺灣省各種文獻專刊的編纂事宜」,亦即館刊之執行編輯。

  同年8月20日召開第一次館刊編輯座談會,推選常務編輯7人;8月23日顧問委員會第四次專任委員會議,討論館刊編輯計畫並呈請省府核准預算案,9月17日省府委員會議通過以第二預備金支付。

  館刊常務委員會則於9月1日召開第一次會議,委員應有通志館主任秘書曾今可、編纂組長陳旺成、整理組長陳俊雄、顧問委員會委員林熊祥、黃玉齋、李宗侗等(註一)擬訂館刊創刊號內容、文體及集稿日期。10月5日,林獻堂與林忠會見省主席魏道明,提及擬延後館刊出版之事,魏主席說只要提出公文他立刻批准,故取消館刊暫緩出刊之意。(註二)10月6日館刊第二次常務委員會討論館刊內容、聲請登記及徵稿辦法。10月16日召開第三次常務委員會,討論館刊稿件選用、編輯技術等問題。10月19日召開第四次常務委員會,討論館刊分欄內容,徵稿辦法。最後交由臺北市開封街的「全民日報印刷部」承印,定價臺幣五百元。從10月5日林獻堂當面與魏道明討論決議後,趕在25日出刊,因此在〈編輯後記〉中有提到因準備倉促未及邀請外稿,請各方包涵。

  同年10月25日,為慶祝臺灣光復三周年,《臺灣省通志館館刊》創刊號發刊,封面題字為林獻堂「臺灣省通志館館刊」及其落款和鈐印「灌園」,其他為印刷字體。林獻堂並撰有〈臺灣省通志館之使命〉一文,揭櫫通志館的職責在「悉力研討省志體例,廣諮博採,考獻徵文,期成信史」。第一篇專論就是陳菊仙(即陳旺成,或黃旺成)〈民族精神與臺灣民主國〉,黃純青〈民族抗戰在臺灣〉等文章。

  而「臺灣省通志館館刊」於10月25日、11月25日、12月25日發刊三期後,因為時局變化,隔年1月由陳誠接替魏道明擔任省主席,而臺灣省通志館也於38年7月1日改組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並以原通志館顧問委員會委員林熊祥為總編纂,重新編修「文獻」刊物,新的專刊第一期配合日本投降日8月15日出刊,文獻專刊第一期封面有林獻堂之題字「文獻」,以及李石樵所繪之黃虎旗。第二期則改稱「文獻專刊」,刊出以臺大教授陳紹馨率領團隊至臺中縣中峰區仁愛鄉力行村瑞岩(現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之《瑞岩民族學初步調查報告》,該調查團及出版經費由林氏學田贊助,被譽為「中華民國在臺灣第一次民族學報告」,該書於隔年2月15日出刊。第三期於8月27日出版,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已由黃純青擔任。第四期於12月27日出版,這期封底加上" Wen Hien . Report of Historico-geographical Studies of Taiwan. "字樣。

  「臺灣省通志館館刊」於37年10月8日申請登記,因此在創刊號的封底還註明「本刊申請登記中」。在38年12月出刊的改版《文獻專刊》第一卷第四期時已有雜誌登記,登記證「壽內警臺誌字第0110號」。而專刊在民國44年3月27日第六卷第一期改名為《臺灣文獻》,登記號「內警臺誌第34號」,延續至今。


註一:《灌園先生日記》,1948年8月28日,林獻堂日記中提到去通志館顧問委員會開會,「次商月刊,舉熊祥、旺成、俊雄、玉齋、今可、宗侗六人為常務」。而日前會議中關於常務應有7位成員,據《灌園先生日記》,1949年1月19日「十時林忠同余到通志館與黃純青、林熊祥、黃玉齋、陳俊雄、陳旺成、張文環、李宗侗協議通志館体例。」因館刊常務委員會也要負責提審通志館撰述體例,推測另一位常務委員為編纂張文環。

註二:《灌園先生日記》,1948年10月5日。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