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臺灣文獻講座:說唱臺灣歌謠(下)
講題:說唱臺灣歌謠(下)
主講:林茂賢(臺中教育大學臺文系副教授)
時間:106年10月27日(星期五)下午2時至4時
地點:本館史蹟大樓1樓簡報室
臺灣原住民專題系列講座:臺灣的原住民族與古道
講題:臺灣的原住民族與古道
主講:徐如林(山林文學作家)
時間:106年10月26日(星期四)下午2時至4時
地點:臺北國史館4樓大禮堂
 

悅讀檔案

日治初期新竹廳之官廟(二)--關帝廟
  關帝廟,祭祀關聖帝君之廟。關聖帝君,即三國時代蜀漢之大將關羽,字雲長,美鬚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

  關聖帝君,民間俗稱之「關公」、「關帝爺」,原為儒家所敬仰,逐漸成為民間信仰,軍人奉為武神,商人敬為財神。中國民間宗教自漢以來,漸漸融合儒、釋、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然而,民間所信仰的神明,大多可分出其所屬系統,如孔子屬儒教,觀音屬佛教,媽祖屬道教,神明的界限相當清楚,但關聖帝君却是儒、釋、道三教共同的神靈。

  臺灣人民自明鄭時代以來,即崇敬「關聖帝君」,甚至超越了儒、釋、道三教的界限,故其別稱特多,如儒家以史載,「山東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讀春秋」,而稱其為「山西夫子」;又儒教中,祀其為文神者,稱之為「文衡帝君」,列入五文昌(註1)之一,故有人又稱其為「關夫子」;另出自於儒家所謂之「鸞堂信仰」(註2)中,稱其為「恩主公」。佛教稱其為「護法爺」、「伽藍菩薩」、「藍天古佛或蓋天古佛」等。道教稱其為「崇富真君」、「協天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翊漢天尊」或「武安尊王」等。

  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明治36(1903)年2月25日民總第846號照會函,通知各廳調查其轄下之官廟情形,新竹廳長里見義正於明治36(1903)年3月15日,就關帝廟之情形,以新總收第1337號之1函,陳報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如次:

  關帝廟,於中央關羽左旁安置關平之神位,於右旁安置周倉之神位。乾隆四十一(1776)年,於同知王右弼之力倡下,捐廉俸,與紳民合之共同建造,費銀約九千圓。同治十(1871)年,紳民復捐資重修,於右旁建馬軍廟一間,於左側另建一座三進,祭祀觀音菩薩。關廟之祭典,用三跪九叩禮,由地方首長祭之。(祭儀省略)蓋宋崇寧間,封為崇寧真人,元文宗三(1330)年,封為顯靈王,明永樂之時,益加崇祀之,至萬曆,封為帝,以迄前政府仍依舊。該廟宇一百二十九坪,地基二百三十坪。而該廟之維持費,來自內灣年收大租穀一百五十穀、南門內之瓦屋一間年收租銀八圓、南門內之地基年收銅錢一萬文。明治二十八(1895)年之亂,廟祀一時廢止,廟宇充作軍隊或憲兵隊之兵營;至明治三十二(1899)年,始復行其祭祀,由紳民執行之。其後堂之若干部分僅供憲兵使用,而據云後堂曾合祀光昭、裕昌、成忠三公(註3)。

  由上可知,日治初期,新竹關帝廟(註4)因屬官廟而遭接收作為陸軍憲兵駐屯所,直到明治32(1899)年才恢復成廟宇;但至昭和16(1941)年,爆發「珍珠港事件」之際,日本政府遂將戰爭所需龐大費用的腦筋動到殖民地之廟宇上,該廟產遭徵收轉賣,神像則移至竹蓮寺中。二次大戰後,該廟由張式穀、張克繩等人捐獻廟地,於民國38(1949)年由地方人士發起募捐,重新整修,並將神像從竹蓮寺迎回關帝廟。民國56(1967)年再度重修。60年代,中國正經歷文化大革命時期,國民政府高唱反共復國,鼓吹精忠報國。該廟於民國66(1977)年建廟兩百周年時,非但修補建築之殘缺,更於正殿前迎祀岳武穆王神像,用意在於加深人民之愛國心,並改名為「武聖廟」,民國72(1983)年又恢復原名。民國74(1985)年公告為市定古蹟。民國94(2005)年又再度整修為今日所見之廟貌,廟宇三川殿之步口廊柱,並未使用一般廟宇所見之龍柱,兩側之龍虎堵亦無過多裝飾,使廟宇顯得較為莊嚴肅穆;廟門不同於其他廟宇,不但門上未畫門神,且尚有突起的門釘。



註1:梓潼帝君、文衡帝君、孚佑帝君、魁斗星君與朱衣星君等五位文昌神之合稱。

註2:所謂的「鸞」是神明下降後,由「正鸞生」以桃木筆寫在沙盤上,然後由「判讀生」譯出,記錄者稱「記錄生」,最後由「校正生」負責校正,如此得到的神皓稱為「鸞文」,此種儀式叫「降鸞」,輔助降鸞的過程稱「扶鸞」,降鸞或祭祀的地方稱「鸞堂」。「鸞堂」又稱「儒宗神教」,其信仰主神,鸞堂成員稱之為「恩主」。所謂「恩主」,為鸞堂的特殊用語,是「救世主」的意思。因為主持鸞堂的人,相信所奉神明能拯救世人而稱為「恩主」。相傳明朝時天廷震怒於人類道德敗壞、倫理失常,決定要降災於人世,面對此一劫難,關聖帝君(關羽)、孚佑帝君(呂洞賓)、司命真君(張單)於心不忍,遂奏請玉帝慈悲,並自願降世勸告人們行善,以挽災劫。由於此三神明慈心救劫,有恩於人,故合稱為「三恩主」。但於臺灣被祀為「恩主」者,並非僅指上述「三恩主」而已,亦有「四恩主」即「三恩主」再加上加孔明先師,亦或「五恩主」即「三恩主」再加上豁落靈官(王善)或精忠武穆王(岳飛)等。惟因無論「三恩主」、「四恩主」或「五恩主」,關羽皆為其首,故臺灣一般信眾亦稱其為「恩主公」,並順勢稱「關帝廟」為「恩主公廟」。

註3:此三公,依序分別為關羽之曾祖父、祖父、父。

註4:新竹市南門街109-1號。

參考文獻:
1.「社寺廟宇ニシテ從來ヨリ官廟ニ屬スル分調查提出方ニ付各廳長ヘ照會ノ件」(1903年02月01日),〈明治三十六年十五年保存第二十二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4742002。
2.姜義鎮著,《台灣的鄉土神明》,臺北:臺原出版社,1995。
3.鍾華操著,《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8。
4.仇德哉編著,《臺灣之寺廟與神明(三)》,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
5.新竹市文化局,〈古蹟巡禮--新竹關帝廟〉。資料檢索日期:2017年9月6日。網址:http://www.hcccb.gov.tw/chinese/05tour/tour_a01.asp。
6.維基百科,〈新竹關帝廟〉。資料檢索日期:2017年9月6日。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新竹關帝廟。
 

民俗文物小常識

典藏品介紹:泰雅族貝珠衣
典藏品介紹:泰雅族貝珠衣
品名:泰雅族貝珠衣
年代:待查
材質:麻布、線、貝珠、小銅鈴
尺寸:長107公分、寬45公分
說明:
  泰雅族無明顯的社會階級制度之分,但其珠衣卻相當特殊,象徵地位、權勢與財富。本館典藏的這件泰雅族貝珠衣(泰雅語「Lukus Gaha」),正、背面由紅、白無領、無袖、對襟、無釦,二塊長約107公分、寬約45公分麻布、重約2,900公克,由12,000顆、3,306串大小不等白貝珠、50顆小銅鈴,以橫、斜、直並排對齊麻線平織、浮織、挑織縫綴而成;這種細膩的製作技法,目前已失傳。其重量相當重,穿著不便,雖具有衣服形式,惟無保暖功用,是泰雅族頭目、族長、勇士最貴重禮服,昔日亦曾作為貨幣、聘禮使用。

附註:貝珠多以硨磲(ㄔㄜ ㄑㄩˊ)貝製成,以轆轤鑽孔磨製成圓柱體,用麻線串成珠串。

 

臺灣人‧臺灣事

談「臺灣省通志館館刊」創刊
談「臺灣省通志館館刊」創刊
  臺灣省通志館於民國37(1948)年6月1日於臺北市仁愛路3段1號正式成立,以林獻堂為館長,林忠為副館長,黃純青為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而相關法源依據,係於4月24日通過組織章程,10月4日通過辦事細則,其中以編纂組辦理「省志之計畫研究及編纂事宜,臺灣省各種文獻專刊的編纂事宜」,亦即館刊之執行編輯。
   

館藏介紹

《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 從臺灣總督府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書 名: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 從臺灣總督府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編 者:蕭富隆
出版日期:2006
出版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出版
索書號:677.7 4437 2006

書 名: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 從臺灣總督府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續錄
編 者:蕭富隆
出版日期:2008
出版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出版
索書號:677.7 4437-1 2008


簡介:

  口述歷史乃一史料蒐集方法,透過歷史事件參與人物的第一手口述訪談,瞭解歷史真相,2005年間,本館成立「口述歷史工作小組」,推動各項口述歷史專案,該專輯乃本館前任主任秘書蕭富隆,鎖定經歷臺灣總督府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兩個時代公務員,訪談名單乃針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資料庫中,整理人事類別的人事資訊後加以聯繫,過程中,雖在受訪者的尋找上遇到困難,也有些符合條件者,因經歷不同的政權或受高壓統治等陰影下,不願受訪或語多保留,而本專輯最終訪談集結了11位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領域包含財政、農林、港務、消防、護理、稅務等,訪談主要分為五項內容:個人基本資料、日本統治任職初期、政權移交過渡時期、行政長官公署時期及兩個時期之比較。

  該專輯出版後,為了增加訪談的領域及人數,期待此專輯獲得更多受訪者的重視、信賴及支持,於2008年出版續錄,再次訪問了18位公務員,此次受訪者樣本的選擇條件則再給予放寬,將原來狹義的公務員定義,放寬至政府管制下的民生企業等,如土木、發電廠、畜產、製糖株式會社到軍方通譯等,使受訪者背景更顯多樣化。

  該兩本專輯也收錄了許多與當事人相關之檔案、古文書及老照片,受訪者提供豐富的收藏,更增加了口述歷史的可靠性,這些受訪者,多為看似平常容易忽略的基層公務員,在簡單的一問一答下,許多樸實且率性的描述,或異於主流認知,提供後人另一種獨特的觀點,展現他們對兩個時代的差異看法。

本館口述訪談成果出版各式專書,出版情形如下列網址:
出版品展售

2017年8月份編目上架之圖書
  2017年8月份編目上架之圖書計70冊,內容涵蓋本館近期蒐藏之志書、族譜、廟志及採集入館圖書。書目詳見【相關檔案】本館圖書室8月份編目上架圖書清單。
圖書室目前藏書九萬餘冊,歡迎各界人士蒞館閱覽。
 

館務訊息

臺灣文獻講座:臺灣的科舉與書院
臺灣文獻講座:臺灣的科舉與書院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