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白瀨矗所撰《南極探險》
圖1:白瀨矗所撰《南極探險》

白瀨矗的臺灣巡迴之旅

文/李澍奕/本館編輯組科員

  白瀨矗(1861-1946)為日本帝國陸軍軍人,從小受到哥倫布探險故事的影響很大,11歲就立下征服北極志向。1890年與上司陸軍少將兒玉源太郎討論征服北極點計畫,被斥責「書生空想之論」,推薦其加入日本的千島群島探險隊累積經驗。1893年8月到了最北邊的占守島(舒姆舒島,北緯50.20度),離帝俄領土的勘察加半島僅11公里海岸距離。四名隊員留守至1895年,僅白瀨獲得救援回日。

  參加日俄戰爭後升為中尉,在1909年北極點被美國探險家征服後,白瀨決意與英國史考特(Robert Scott)競爭率先征服南極點。但後來的故事就是挪威阿蒙森(Roland Amundsen)率先征服南極點,而史考特第二個抵達南極點,但回程途中全軍覆沒。而白瀨矗的冒險在到達西經165°37'、南緯80°5'的「大和雪原」位置後撤退。而在1961年,為紀念這段故事,「大和雪原」周邊的海岸被稱為「白瀨海岸」。

  白瀨矗在1910年發動南極點挑戰計畫,向帝國議會申請專案僅贊助3萬圓,轉向民間募資14萬圓。而其後援會由曾為總理,時任早稻田大學總長的大隈重信擔任,因此在他1913年出版的《南極探險》一書中,就列出南極探險最有貢獻的3個伯爵:大隈(重信)伯、故兒玉(源太郎)伯、故乃木(希典)伯。1910年11月28日在天皇居二重橋畔拜別天皇隔日出發挑戰南極,整個探險隊到達南極大和雪原後撤退,1912年6月20日回到日本造成轟動,五萬人在海邊迎接探險隊,6月25日在青山御所舉辦南極探險寫真展,因為皇太子(同年7月即位為大正大皇)到場參觀使其聲勢達到高峰。在轟動的背後,白瀨矗揹了4萬圓的債務(相當於現在日幣1.5億圓)。

  白瀨矗的「還債人生」在風光後開啟,本文就來敘述其中一站:臺灣。白瀨矗為清償探險隊及後援隊債務,以南極探險活動寫真和演講募款,先到朝鮮、滿洲各地。1913年9月18日,從上海搭長春丸入基隆港,住在當地日之丸旅館。9月23日上午10點先在高等女學校(今北一女中)體操場對全校學生進行一小時半的演講。9月24日下午5時在臺北鐵道飯店舉行臺北懇話會。當時懇談會由白瀨矗講演南極探險的動機、經過並分享活動寫真。之後交流時間,鐵道部營運課新元鹿之助技師提到白瀨與前總督兒玉源太郎的關係,並代表正在合歡山征伐太魯閣族的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向白瀨致意。總督府研究所高木友枝技師、辯護士松村鶴吉郎等也參與座談,現場活動熱烈到十點才散會。而書法家渡邊烏城做為白瀨參訪團的外事部長(公關),也跟隨到27日後方返日。

  臺灣日日新報社於9月25日、26日、27日在演場榮座(今臺北萬華區)舉辦「南極探險活動寫真會」,除了探險隊在南極的寫真19幅及英國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探險隊和雪梨風景,入場券一等1元、二等50錢、三等30錢。寫真活動第一天即造成轟動,白瀨在現場解說導覽,湧入了一千六百多人。而在同日的報紙(《臺灣日日新報》1913年9月27日版5),也批露了英國預訂於1914年8月發起南極探險活動,並由沙克爾頓領軍,主要去憑弔征服南極回程途中過世的史考特上校,並進行田野調查。

  白瀨開始巡迴臺灣,10月2日在基隆演講及展覽,也湧入上千人。10月5日、6日應金瓜石礦業田中組邀請前往演講。10月8日、9日、10日則轉至新竹,其中10月8日的演講是在黃旺成先生服務的新竹公學校,其日記有提及此事。14日早上8點為臺中尋常小學校(今大同國小)三年級以上學生進行一小時的演講。10月19、20日、21日則到嘉義展覽,並在嘉義小學校演講。11月12日至鹽水港小學校演講。12月1日完成所有行程,在基隆搭程笠戶丸返回日本,共募得七千餘圓。12月初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現臺灣博物館前身)購入了兩具南極企鵝標本、一具南極軍艦鳥標本,和當時最夯的南極探險議題相呼應。

  白瀨矗展開的南極探險,和另外兩位由英國、挪威舉國贊助的探險隊情形不同,在頗為克難甚至裝備不足(探險艦開南丸為204噸魚船改裝,阿蒙森的前進號有402噸、史考特的Terra Nova甚至有764噸)的情形下,出發時被各界不看好,也沒達到預期的成就,但回國後被舉國慶祝,是南極探險的英雄年代(1897-1922)中,唯一由非白種人發動的挑戰。而也成為日後日本進行南極開發的前端,包含曾為日本最賣座電影的《南極物語》也是以1958年的南極探險為主題。1981年日本第三代南極觀測破冰船也取名為「白瀨號」,2008年初代艦除役後現在千葉縣船橋港做為博物館使用,二代艦仍在進行南極觀測任務。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