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郭政一話春牛」特展海報中,作者所畫的春牛儀禮片段
「郭政一話春牛」特展海報中,作者所畫的春牛儀禮片段

春牛祭禮在臺灣

文 / 黃淑惠 /本館採集組編纂

  在臺灣舊籍中,記載著臺灣清代的春牛祭禮(註1)。遵古禮,官員於立春前一日拜芒神、春牛,立春當天再「鞭春」,所謂「芒神」指的是春神「勾芒(句芒)」(註2),「春牛」是用布袋糊泥製成之土牛。典禮的詳細內容例如在《樹杞林志》中之記載:「先立春一日,迎春于東郊;此古禮也。正官於是日率屬官盛服詣其地,設案于芒神、春牛前,陳香燭、鼓酒,布拜席於中。通贊導至拜位,行一跪三叩禮;三獻爵,復行三叩禮。屬官先行、長官次之,乃歸;舁芒神、春牛隨行,迎至廳署頭門外,春牛南向、芒神西向.屆立春時,各官執樂仗排立.樂工擊鼓,贊『鞭春』;各官擊牛者三;揖,始退。」

  至於「春牛」與「芒神」的形制,有詳細的講究規矩,茲以清代《新竹縣志初稿》之記載為例說明如次:
一、春牛
(一)春牛的材質與尺寸
  土牛的胎骨製作材質採用柘木,身高四尺(寓意配合四時)、長三尺六寸(寓意配合三百六十日)、頭至尾長八尺(寓意配合八節)。(註3)、尾長一尺二寸(寓意配合十二時辰)
(二)鞭的材質與尺寸
  鞭用柳枝,長二尺四寸(寓意配合二十四節氣)。
(三)牛的顏色
  1.頭、角、耳:用本年天干,如天干年「戊」屬土,其色黃;則頭、角、耳皆黃。
  2.身:用本年地支,如本年地支「戌」屬土,色黃;則身黃。
  3.蹄、尾、腹:用納音(註4),如「戊戌」年納音屬木,其色青;則蹄、尾、腹皆青。
  4.籠頭:以立春日之日干為籠頭色(如立春日干「戊」屬土,其色黃),嗗(拘子)用桑柘木,索的材質也以立春日的日干支而定,孟日(即寅申巳亥日)用麻、仲日(即子午卯酉日)用苧、季日(即辰戌丑未日)用絲。
(四)造牛採用水、土之時間與方位
  以冬至節後辰日於歲德方取水土(甲年東方甲位、乙年西方庚位、丙年南方丙位、丁年北方壬位、戊年東南方戊位、己年東方甲位、庚年西方庚位、辛年南方丙位、壬年北方壬位、癸年東南方戊位)。

二、芒神
(一)衣服與繫腰用色
   芒神服色,用立春日支辰受剋為衣色,剋衣為繫腰色(如果立春日為「子」則屬水,衣取土剋水,用黃色;繫腰取水剋土,用青色。
(二)頭髻
  頭髻用立春日納音為依據。「金」日平梳兩髻在耳前;「木」日平梳兩髻在耳後;「水」日平梳兩髻,右髻在耳後、左髻在耳前;「火」日平梳兩髻,右髻在耳前、左髻在耳後;「土」日平梳兩髻,在頂直上。
(三)掩耳(罨耳)
  掩耳用立春時為依據。從卯至戌八時,掩耳用手揭,陽時左手揭、陰時右手揭(註5);從亥至寅四時,掩耳或揭或掩,寅時揭從左邊、亥時揭從右邊、子丑二時全戴。蓋寅亥時為通氣,故揭一邊;子丑為嚴凝,故全戴。
(四)鞋、行纏
  行纏以立春納音為依據。逢「金、木」,繫行纏、鞋、褲,逢「金」行纏左闕,懸在腰左,逢「木」行纏右闕,繫在腰右。「水」日俱全。「火」日俱無.「土」日著褲,無行纏、鞋子。
(五)芒神的身高
  身高三尺六寸(寓意配合一年三百六十日)。
(六)芒神的年紀
  分為老、壯、幼三種,依立春年而不同,寅申巳亥,採用老人狀;子午卯酉,採用壯年狀;辰戌丑未,採用幼年狀。

  民間之通書所畫之「春牛圖」,除了以上符號之外,尚有包括春牛牛尾所指方向、芒神與春牛之相對位置等,都各有意涵。本館展出之「郭政一話春牛」畫展,對於傳統春牛圖有詳細圖解及例示,展期至本(107)年3月18日止,歡迎前來參觀迎春。

註1:例如在舊籍《安平縣雜記》的〈官民四季祭祀典禮〉 、《苑裏志》的〈典禮志〉、《 新竹縣志初稿》的〈典禮志〉、《 臺灣府志》的〈 風土志〉、《樹杞林志》的〈典禮志〉等都有記載祭春牛迎春之典。
註2:芒神,即勾芒(句芒),名重,為春神、木神、東方之神。在中國古代有祭句芒神之儀。
註3:農耕八節,為二十四節氣中的八個,包含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
註4:納音,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兩兩相配而成的組成,有六十種排列組合方式,稱為六十甲子,每一組合(納音)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有各有其屬性。
註5:數字奇數為陽數,偶數為陰數。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