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新書出版

臺灣文獻69卷3期封面
臺灣文獻69卷3期封面

《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已發行,本期刊載【客家文化】專輯3篇暨【研究論文】2篇,歡迎有興趣研讀客家家族拓墾史、戲曲、伙房及1850年代臺美關係、阿里山番租的社會大眾、專家、學者、學生參研。

  客家文化專輯係由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張翰璧教授規畫,計含【研究論文】2篇,【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1篇,第1篇〈清代中港溪家族拓墾史研究:三灣大銅鑼圈溫兆旺家族為例〉,作者廖經庭老師指出:溫兆旺家族自大陸原鄉遷徙來臺發展並非單槍匹馬的行動,溫兆旺不僅與其兄長溫兆千一同渡海來臺,到頭份田寮地區以後,也與同姓之溫殿玉派下子孫及梅縣同鄉一同拓墾頭份地區。道光6年(1826)溫復明雖受到中港溪流域閩粵大械鬥(黃斗乃事件)的牽累而發配邊疆,但其子溫克讓確也帶領家族族人走出困境,於道光11(1831)年帶領同宗及同鄉進入大銅鑼圈拓墾。此外,道光24(1844)年順利頂充大銅鑼圈墾戶額缺,道光27(1847)年又與陳惠和訂定合約字約定墾成分配內容,這也意味著溫兆旺家族同時獲得國家政府與地方勢力二方的認可,其入住大銅鑼圈的「合法性身分」就此確立,也為大銅鑼圈演變成溫姓聚落的村落型態立下重要契機。

  第2篇〈臺灣客家戲曲之丑腳科諢藝術:以三腳採茶戲十大齣為例〉,作者蘇秀婷教授指出,三腳採茶戲的丑腳具有獨特之表演風格,才足以形塑一個劇種的表演風格。因此,以「十大齣」之劇目為考察對象,探討丑腳的科諢內涵、特色、功能。本研究論及,客家三腳採茶戲丑腳承繼中國戲曲的「科諢」傳統;客家三腳採茶戲的「棚頭」、「正戲」之戲劇結構也和宋金院本雜劇「艷段」、「正雜劇」的構造類似。就丑腳「科諢」內涵而言:在技巧上,善用「誇張」、「顛倒」、「諧音」、「重覆」等技巧營造科諢的趣味性。在手法上,運用「敲仔板」、「相褒歌」、客家諺語、客家師傅話、令仔(謎語)等口語謠諺藝術使科諢內涵更豐富。丑腳科諢的功能不僅調濟戲劇場面使之冷熱相濟,亦能塑造人物形象,並以「唱」、「唸」、「做」等方式來展現演員的表演技藝。

  第3篇〈臺中東勢地區客家「伙房」形式與作法之考察〉,作者劉懷仁老師指出,東勢地區現存之伙房建築形式與作法為對象。研究方法有田野調查(field research)、文獻研究法(document method)及訪談法(interview method),內容包括:(1)地毯式普查東勢地區內現存伙房。(2)訪問泥水司阜、曾參與起屋相關人士及屋主。(3)探究伙房從地基、屋身和屋頂的形式與作法流程。初步調查結果,約58棟現存和不存之伙房,發現東勢地區客家的「屋」與漢式建築(福佬族群)的「厝」建造方式大多相同,僅部分有明顯的差異,在建築語彙稱呼上因地域性的認知而有所不同。本文之田野成果擬逐步建立中臺灣客家建築史材料的不足,並作為研究東勢客家伙房之基礎資料。

  另刊載【研究論文】2篇,第4篇〈1850年代美國擴張主義者經營臺灣謀略受挫之芻議:以美國外交政策為視角〉,作者徐美珠老師指出1850年代,臺灣豐富的稻米、蔗糖、樟腦和煤礦,以及從舊金山到中國沿海及香港的航線,分別經過臺灣的北部及南部海域,加上船難救 援等需要,引起美商及美國政府官員的關注,進而提出經營臺灣的謀略。這些「擴張主義者」包括:馬修•培里、湯森•哈里斯、彼得•伯駕、吉登•奈伊以及威廉•羅賓奈。他們的謀略有在臺灣建立商業殖民地、價購臺灣、佔領臺灣或設立獨立政府等主張。唯這些主張與當時的美國外交政策相違背,最終美國政府並沒有採納這些謀略,而是堅持以友善開放的態度,與中國及列強維持既有的關係。本文是從美國外交政策的角度,探討這些謀略挫敗的原因。

   第5篇〈嘉義沿山地區阿里山社番租(地)的流失:以晚清劉銘傳清賦事業與政權交替之際為中心〉,作者吳育臻教授指出:阿里山番租的特殊性雖然引起若干學者討論,如伊能嘉矩、松田吉郎、洪麗完、汪明輝等,但他們的重點在釐清番租的類別與性質,而非地權。本文承繼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臺灣總督府檔案的相關資料,探究清末到政權交替時期,阿里山社地權的流失狀況與原因。 結果發現清末劉銘傳清賦事業的「減四留六」政策,導致原來屬於番社自收自撫的番租收入打6折,是阿里山社番租流失過程的第一步;政權交替之際漢人趁亂欺番,連續3年沒照慣例繳租,以及日人處理此事背後的殖民心態,是番租流失過程的第二步;最後,日治政府直接一概將阿里山番租當作番大租處理,以致在1904(明治37)年消滅大租權後,阿里山社地權也隨之「消滅」,亦即阿里山社番租至此可說完全流失。

《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目錄
客家文化專輯
【研究論文】
1.清代中港溪家族拓墾史研究:三灣大銅鑼圈溫兆旺家族為例/廖經庭
2.臺灣客家戲曲之丑腳科諢藝術:以三腳採茶戲十大齣為例/蘇秀婷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
3.臺中東勢地區客家「伙房」形式與作法之考察/劉懷仁
【研究論文】
4.1850年代美國擴張主義者經營臺灣謀略受挫之芻議:以美國外交政策為視角/徐美珠
5.嘉義沿山地區阿里山社番租(地)的流失:以晚清劉銘傳清賦事業與政權交替之際為中心/吳育臻

本期《臺灣文獻》季刊售價工本費新臺幣300元,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02-25180207
http://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 臺中市中山路6號(火車站旁)04-22260330 http//www.wunanbooks.com.tw
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各類書籍,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讀者洽購。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