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童帽(本館典藏品)
童帽(本館典藏品)

千針萬線的童帽溫情

文/ 俞惠鈐 / 本館採集組助理研究員

  童帽是早期臺灣的民俗藝術,由慈母巧手,一針一線精心縫製。欣賞其美麗的圖案、多種的配飾、鮮豔的色彩,可發現它蘊含著臺灣常民生活中多樣的禮俗、哲理與情趣。

  每一頂美麗的童帽,都擁有一段深刻的童年回憶,以及父母的疼惜,親長的提攜。童帽以造型區分,最常見的有「風帽」、「狀元帽」、「通天冠」、「鴟鴞帽」、「虎帽」、「短圈」等類型。「風帽」外觀特色,帽身寬大有護耳,樣子呈三角形、圓(橢圓)形、方(長)形不等,帽後大致有帔帶,作用以能保護後頸不受風寒為主。「狀元帽」之名,不外期望日後孩童考取狀元,功名顯達,型似「官帽」(烏紗帽)、「儒巾」、「樸頭」。「通天冠」為童帽樣式中最尊貴、華麗、繁複特殊者,造型層層疊起,升高至頂,象徵「高貴」、「頂天玉立」之涵意。「鴟鴞(俗稱老鷹)帽」造型與紋飾,特別凸顯,眼、喙分明,甚且加繡「公雞」,寓意長大加官、鵬程萬里。「虎帽」因繡以虎、獅、豹等裝飾,故通稱之,先民以對虎敬畏心裡,象徵王侯將相、驅邪辟煞。「短圈」帽無頂,形似眉勒,大都在帽緣上,裝飾「花勝」、「流蘇」、「吉祥圖案」,故十分繁複美麗。

  圖案紋飾上,選取祥瑞動植物、神仙、忠孝人物、吉祥器物圖案等圖紋,細細密密的用心縫綴,寓意臺灣先民的思想,展現文化與藝術的脈絡傳承關係。簡榮聰所撰《臺灣童帽藝術》記載:「在傳統習俗中,小孩出生滿月,或『做大脺』(滿周歲)時,母系的親戚都會送來一套從裏至外,從頭到腳的衣衫褲鞋,稱為『頭尾』,以示『有頭有尾』『長命百歲』,而童帽即是其中一項。」又「嬰兒的母親…將娘家所送的衣帽鞋子為嬰兒穿戴整齊以示有頭有尾…」。

  從上述造型與傳統習俗中,我們發現童帽除具有防禦風寒實用功能外,亦代表著社會禮俗關係,更顯現象徵期望孩童長大前程似錦。又史籍上,如《禮記》、《左傳》、《戰國策》、《史記》、《後漢書》等,均有帽型象徵官位榮耀與否之記載,因此,早期臺灣民間風俗與禮儀、工藝,也傳遞反映在童帽樣式上,寄託著祈吉、求祥、望子成龍與炫耀手藝、門風的文化情懷。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