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1:陳希夷二十四節氣導引坐功,展示於本館文物大樓常設展區。
圖1:陳希夷二十四節氣導引坐功,展示於本館文物大樓常設展區。

春臨大地--談立春與二十四節氣

文/ 黃淑惠 / 本館採集組編纂

  依據中央氣象局資料,2019年的立春於陽曆2月4日11時14分到來(註1)。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中國古代天文觀測,將一年劃分成24等分,「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時序如下:
(一)春: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二)夏: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三)秋: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四)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季節的開端;「二分」:春分、秋分和「二至」:夏至、冬至,表示季節極盛之高峰轉折。就二十四節氣曆法而言,立春為一年之開端,在中國舊俗政府行政官員有祭拜春神句芒及春牛等迎春之儀。立春,可以推算至時辰,也就是某日某時為立春,自該時辰起,方為新的一年,在命算而言,也才開始起算為當年度的生肖。用今日的科學,計算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立春甚至可以精準至以秒為單位。

  節氣變化與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元代王稹在《農書》中所繪「授時指掌活法之圖」,就是對應節氣農作物種植活動的便覽表。另外,宋代陳希夷發展出「二十四節氣導引坐功」依節氣練操養生,也曾盛行一時。本館在常設展說明民俗二十四節氣時,也採用該坐功之圖例(如附圖)。而在古籍《天文訓》裡,也將二十四節氣與音樂的十二律相對應,例如立春與立冬之音比南呂,冬至、夏至之音比黃鍾,雨水、霜降之音比夷則,驚蟄、寒露之音比夾鍾.....。上述的樂律十二律南呂、黃鍾、夷則、夾鍾⋯⋯等,是音樂音高的定音,從低音至高音順序為黃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此外,《天文訓》也說明了二十四節氣是基於北斗七星之斗柄所指的方位而定,例如斗指子則冬至。

  一年之計在於春,本文於電子報刊出之時,正值農曆春節前夕,祝福大家「春增福祿秋添壽,夏集禎祥冬聚財」,新的一年諸事順心如意。

註1:資料來源為中央氣象局〈民國108年日曆資料表〉。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廖學恆
編輯小組張家榮、黃淑惠、鐘登崇、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