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新書出版

圖1:臺灣文獻70卷1期封面
圖1:臺灣文獻70卷1期封面

《臺灣文獻》季刊70卷1期

  《臺灣文獻》季刊70卷1期已發行,本期刊載【金門研究】專輯5篇、【研究論文】1篇,歡迎有興趣研讀金門發展史及池上社區社造工作的社會大眾、專家、學者、學生參研。

  「金門研究」專輯係由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林正珍教授規劃,計含【研究論文】3篇,【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2篇。第1篇〈鄉里間的書院:清代金門浯江書院之設立與運作〉,作者李宗翰教授指出:金門浯江書院的歷史大抵可區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雍正13至乾隆39(1735-1774)年的義學階段,由地方政府主持,規模不大,經費亦有限。第二、乾隆40至嘉慶25(1775-1820)年的學田階段,改為民辦官督;倡導書院建設的,不僅是地方鄉紳,同時以商人為主的地方菁英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三、道光元至光緒30(1821-1904)年的收入商業化階段,書院收入改以貸款與店租為主,此後直到光緒30(1904)年改制為止。

  第2篇〈光宗耀祖:金門瓊林宗祠內科舉功名與頌德匾研究〉,作者張志相、李建緯教授指出:本文一方面試圖指出金門瓊林這批科舉功名匾的可能年代與版本問題;同時也透過早期文獻中殘存的明清科舉功名匾及其經費來源略說,考證瓊林功名匾上的人名、匾額相關名詞、匾額重複性問題,並針對其中特定匾額進行釋文及其論述其歷史意涵。而匾額字體的重複性引起吾人注意到個別匾額中的文字差異現象。此現象說明匾額再生產(重製、新製)與修繕情況,提醒我們對其認識不能只停留在真偽層次。匾額再生產、修繕背後隱藏的社會、文化因素更值得我們重視。

  第3篇〈近代金門的移民網絡及僑鄉社會的文化景觀〉,作者江柏煒教授指出,本文旨在以金門為核心,探究19至20世紀中葉跨境移民網絡之形成,以及僑匯經濟所影響的物質文明,進而理解僑鄉社會的文化景觀形貌。首先通過地方史料的考察,說明1949年以前金門跨境移民網絡出現與僑鄉社會的特性;再者,以僑匯民居及祠廟的興建,討論作為散居共同體(diasporic community)的華僑家族之社會實踐,並探討1910-30年代大量出現的洋樓建築文化意義;接著,進一步處理僑鄉社會的現代性想像與實踐之議題,包括教育啟蒙、政治改良、實業發展、公共衛生、環境景觀等面向,探究華僑華人對於僑鄉的社會文化影響實踐。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2篇,第1篇〈新加坡發現的金門烈嶼第一代移民墓葬碑銘文獻:兼談武吉布朗公塚遷葬影響的金僑墓葬〉,作者呂世聰、林建育老師指出,現代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早年的墓葬,幾經遷塚,早已蕩然無存。過去學界所能掌握的早年金僑碑刻文獻,年代基本上不早於19世紀60年代。在新加坡新恒山亭一處遷葬墓群之中,所發現約十方早年金僑的遷葬墓碑,其下葬年款介於道光至咸豐年間。這批墓碑文獻,為我們研究早年南來的金門鄉僑歷史,提供了無比珍貴的實物例證與文獻資料。本文就此批墓碑文獻(其中的四方碑石),結合受2011年新加坡武吉布朗公塚遷葬的311座墓葬銘刻,對照新加坡金門鄉僑墓葬碑刻文獻,作一初步探討。

  第2篇〈1920-1930年代烈嶼與福建的商船貿易活動:林天助先生訪問紀錄〉,作者林玉茹教授指出,本文透過實際的訪談,說明1920-1930年代烈嶼地區與福建廈門、漳州之間的貿易往來,以及經營船隻貿易時的經歷,如遇到海盜時的應對措施。烈嶼地區主要以花生和蚵兩項產品輸往福建地區交易日用品與米穀等民生必需品。相較於與福建地區熱絡的貿易往來,與金門島的交流由於生產品大多雷同,物價又比福建地區來的高,因此商貿往來並不熱絡,主要是辦公或探訪親友。而烈嶼地區航行的船隻較小,不易於橫渡洋流,故在1920-1930年代與臺灣幾乎沒有往來。1937年,因中日戰爭爆發,日軍佔領烈嶼之後,則禁止船隻對外貿易。

  另刊載【研究論文】1篇,〈社區營造與基層行政機關:池上社區工作的觀察〉,作者賴郁如教授指出:從1994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推行「社區總體營造」開始,分時段討論社區營造與基層行政機關-鄉公所之關係,以及池上鄉公所如何運用農村產業-「池上米」所帶入的資源,克服法規和行政程序的限制,在推動鄉級社區工作中產生影響力。首先,本文會將池上社區工作結合臺灣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發展,討論當地社區組織的發展境況。結果發現在池上鄉公所社區工作報告中,較難發現中央部會的社區營造政策計畫執行之細節。其次,本文欲由池上鄉公所參與並執行的社區工作,檢視基層行政機關與社區關係的具體實踐,藉以回應學界對基層鄉鎮市區公所單位在社區營造角色的討論。

《臺灣文獻》季刊70卷1期目錄
【金門研究】專輯
金門研究專輯導讀/林正珍
【研究論文】
1.鄉里間的書院:清代金門浯江書院之設立與運作/李宗翰
2.光宗耀祖:金門瓊林宗祠內科舉功名與頌德匾研究/張志相、李建緯
3.近代金門的移民網絡及僑鄉社會的文化景觀/江柏煒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
4.新加坡發現的金門烈嶼第一代移民墓葬碑銘文獻:兼談武吉布朗公塚遷葬影響的金僑墓葬/呂世聰、林建育
5.1920-1930年代烈嶼與福建的商船貿易活動:林天助先生訪問紀錄/林玉茹
【研究論文】
6.社區營造與基層行政機關:池上社區工作的觀察/賴郁如

本期《臺灣文獻》季刊售價工本費新臺幣300元,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02-25180207
https://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 臺中市中山路6號(火車站旁)04-22260330
https://www.wunanbooks.com.tw/
另本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各類書籍,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讀者洽購。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廖學恆
編輯小組張家榮、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