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動
原住民專題系列講座:鄒族久美部落歷史
專題名稱:鄒族久美部落歷史
主講人:文高明(北美鄒工作室負責人)
時間:民國108年5月9日(星期四)14:00~16:00(13:30 開放入場)
地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臺灣文獻講座:「什麼,你也是平埔族?一起認識平埔族群與西拉雅族」
演講主題:什麼,你也是平埔族?一起認識平埔族群與西拉雅族
主講人:段洪坤(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時間:民國108年5月23日(星期四) 14:00~16:00
地點:本館史蹟大樓1樓簡報室
悅讀檔案
日治末期的愛國蓖麻栽培運動
中日戰爭爆發後,總督府開始改變工業原料生產政策,此後凡涉及本島之原料、物資等所有方面,必須符合非常時的措施,尤以愛國蓖麻栽培運動的出現最為醒目。
民俗文物小常識
大甲帽
傳統大甲帽,是指以大甲、苑裡一代農家栽培的大甲藺為原料所生產的草帽。大甲帽的源起,有多種說法。傳說清光緒23(1897)年(就是清廷割讓臺灣給日本的第3年),日人詢問编織中的農婦洪鴦能否仿編手上拿的小禮帽,後來洪鴦根據「加紋席」編法,仿洋帽樣式,完成臺灣史上第一頂藺草帽。但根據大甲帽業者李燕山耆老的說法,大甲帽的興起源於苗栗廳長嘉永氏,鑑於臺灣婦女人口閒置,而大甲有草蓆編織,於是他於光緒26(1900)年與大甲士紳朱麗、杜清、李聰和共商,找幾位婦女以平埔族的草蓆編法改良成歐式禮帽。次年李氏等人外銷2,000頂草帽到日本,因產於大甲,故遂命名為大甲帽。
臺灣人‧臺灣事
臺灣歷經的兩次天皇「改元」
做為萬世一系的天皇體系國家,日本是世界上少數目前還使用年號(日本史上對這個詞有多次改稱,目前是用漢字「元号」)的國家,從645年的「大化」開始,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號採用「一世一號」的規則,本(2019)年4月1日在平成天皇宣布「生前退位」後發布將於5月1日採用的新年號「令和」,是日本第248個年號,而此次因今上天皇是在世時退位,因此與之前改年號意味著天皇駕崩不同,在日本是純然充滿喜氣的事件。而臺灣被日本統治時期,經歷過明治、大正、昭和3個年號,亦即歷經兩任天皇就位、兩任天皇駕崩的歷史。
新書出版
《臺灣文獻》季刊70卷1期
《臺灣文獻》季刊70卷1期已發行,本期刊載【金門研究】專輯5篇、【研究論文】1篇,歡迎有興趣研讀金門發展史及池上社區社造工作的社會大眾、專家、學者、學生參研。
館藏介紹
《大甲東西社古文書》
本書於民國91年根據本館之「《大甲東西社古文書集》編輯計畫」,透過蒐集大甲東社、大甲西社古文書,以研究該二社之部落地理範圍、社址所在,釐清社內之重要人事職務架構,重塑平埔族群與漢人族群之關係遞衍及地權轉移等議題。
全書共分上、下冊,先對大甲東西社祖源傳說、社會生活、歷史上關係事件進行描述,並對所蒐集的334件古文書,分就社址與社域、部落組織、傳統名制與漢姓之使用、社群關係、經濟狀況、地權之轉移等標題進行闡釋,以協助讀者獲得最大的理解程度。下冊為古文書之原件影像及釋文說明。
書 名:大甲東西社古文書(上‧下)
撰 者:劉澤民編著
出版日期:民國92年
出版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索書號:536.299 / 7237-2 / 2003
2019年4月份編目上架之圖書
2019年4月份編目上架之圖書計16冊,內容涵蓋本館近期蒐藏及採集入館圖書。
館務訊息
客家系列講座:臺灣客家菜的文化層:野食、南北貨與匆忙的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