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活動
圖:109年臺灣文獻講座一覽表
臺灣文獻講座:社會學者為什麼需要文獻
演講主題:社會學者為什麼需要文獻
主講人: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暨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時間:民國109年7月23日(星期二) 14:00~16:00
地點:本館文獻大樓3樓會議室
本館於本(109)年度規劃辦理6場次臺灣文獻講座,第3場次於本年7月23日(星期四),邀請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暨族群與文化研究所張維安教授來館,以「社會學者為什麼需要文獻」為題進行演講。
本次演講主要是從一個歷史專業行外人的角度,特別是社會學的角度,分享歷史學對社會學研究的價值。歷史學與社會學固然有其專業發展,甚至是彼此區隔,不過社會學研究受惠於歷史學專業觀點與方法而增益其豐富性與洞見,在社會學發展之初已經顯示出來,特別是在古典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的身上,社會學即是歷史社會學。法國年鑑史學與社會學的對話,也是說明歷史學豐富社會學很好的案例,在社會學發展過程裡關於「歷史化」與「去歷史」的爭辯中,「歷史社會學」專業的提出說明了兩者之間的一種安置。除了說明歷史學如何豐富社會學的詮釋之外,張教授希望嘗試以馬來西亞檳城海珠嶼大伯公,張弼士與張理的相關議題,和砂拉越十二公司「尋找劉善邦」的議題為例,說明判讀歷史資料對於一個社會學者從事海外客家研究的重要性,這中間包括面對田野中當代新創的歷史現場和多邊判讀所需要的「真正的」歷史資料的難題,歡迎社會各界蒞臨聽講。
請至本館報名系統線上報名,網址https://www.th.gov.tw/signup/。現場座位50個,敬請提早入座。
本年度臺灣文獻講座場次講題及時間詳如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