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原住民族在「二二八事件」殉難的臺灣醫界菁英

文/盧胡彬(摘錄自《臺灣全志》卷十三人物志•社會與文化篇)(註1)

  樂信.瓦旦(Losin Wadan),今新北市三峽區人,泰雅族賽考列克群人,明治32年(1899)年出生。父親瓦旦.阿目依(Wadan Amoi,或瓦旦.燮促WadanShetu)是大豹社頭目,因不滿日本殖民統治的理蕃政策,曾領導大豹社抗日4年,最終因族人死傷無數而被迫歸順,瓦旦.阿目依交出長子樂信.瓦旦做為人質,以換取族人的安全,唯一的條件是讓樂信.瓦旦接受現代教育。從此,樂信.瓦旦成為日方刻意培養的人才,改名「渡井三郎」,做為「以蕃治蕃」之用(註2)。

  童年就讀角板山蕃童教育所(今桃園市復興區介壽國小),後轉入桃園尋常高等小學校。大正5(1916)年進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就讀。大正10 (1921)年3月,從醫學校畢業,又留在醫學校研究科研習半年。同年10月,返回泰雅族部落,被派往大溪郡控溪(今新竹縣尖山鄉秀巒村)療養所任職,二年後繼任公醫,執行部落公共衛生和醫療事務,先後服務於高岡(今桃園市復興區三光里)、角板山(今桃園市復興區)、象鼻(今苗栗縣泰安鄉)、尖石(今新竹縣尖石鄉)等地(註3)。 行醫之外,為求族群安寧的生活,致力改善族人「狩獵區之紛爭」,與日本政府達成和解之路,甚至不顧生命危險,勸導各部落收繳槍枝,掃除了族人間紛爭的禍源。當時,收繳槍枝多達1,500枝以上,各部落並舉行「埋石立誓」,從此,族人使用槍枝紛爭事件因而絕跡(註4)。他相當關心族人生活,常向臺灣總督府要求改善部落的經濟與衛生習慣,向族人宣導減少以燒山輪耕及專營打獵之生活方式,力倡定耕農業,並請求撥款獎勵開田,修築道路,推動泰雅族生活的現代化(註5)。

  昭和4(1929)年,日方安排與日本四國名門日野家聯姻,改名日野三郎。婚後致力改善泰雅族部落醫療環境及經濟生活,日本政府十分重視他在原住民間的聲望,昭和15(1940)年11月,選派為唯一臺灣原住民代表,前往東京參加日本慶祝紀元2,600年慶典;昭和20(1945)年4月,被聘任為臺灣總督府評議員(註6)。

  戰後,改名「林瑞昌」,曾擔任尖石鄉衛生所所長、尖石鄉鄉長、臺灣省山地流動治療隊隊長、角板鄉衛生所所長。民國36(1947)年,爆發「二二八事件」,樂信.瓦旦基於族群的立場,與全臺山地鄉鄉長誓約不輕舉妄動,並引用歷史教訓,勸導族人考量弱勢族群力量,不要貿然參與,事件後,獲得當局表揚「穩定時局有功」(註7)。 同年6月,向有關當局上呈《臺北縣海山區三峽鎮大豹社復歸陳情書》,詳述「大豹社事件」,要求政府能讓大豹社族人回到故鄉,以慰祖靈,文末另附日治時期原社居住者名單及地圖一份,但未被政府接受。9月,又聯合角板鄉鄉長、縣參議員、鄉民代表等向政府請求移居日治時期被佔領社域,提供三井會社種茶的新竹縣水流東地區地圖作為佐證,仍未獲官方回應(註8)。

  民國37(1948)年7月,受聘為臺灣省政府諮議。民國38(1949)年12月,遞補為第1屆臺灣省參議員。民國41(1952)年,當選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1屆議員。因具備豐富的山區公醫經驗,也曾任鄉長,對山地十分了解,在議會上不斷反應原鄉問題,提出卓越建言,將焦點集中在原鄉行政、農業、經濟、教育與醫療等議題,對於各項原鄉議題總能一針見血,不僅對原鄉行政有圓熟見解,並具有為原住民爭取合理地位之政治理念。經其提議,後來增設原住民民意代表名額3名,為當時原住民政治參與跨出一大步。民國38(1949)年,要求設置統一權責、提高原鄉行政機構位階的「山地行政管理局」想法,直至民國79(1990)年,山地行政局終於設立,顯見其對政治的真知卓見(註9)。

  民國39(1950)年初,政府為整頓「二二八事件」之後的山地社會,曾派樂信.瓦旦到阿里山鄒族及臺中縣和平鄉泰雅族部落,勸說繳交槍枝,順利完成任務。同年4 月,以民意代表的身分,擔保阿里山鄒族開設新美農場所需貸款,然此一支持鄒族改善生活的義舉,其後竟是繫獄的罪名之一。民國41(1952)年11月,政府以「高山族匪諜案」的名義,將他逮捕下獄,同案另有高澤照(大溪警所巡官,同族人)、湯守仁、高一生、汪清山、方義仲6人判死刑,杜孝生、武義德、廖麗川及兒子(茂秀)、姪子(昭光、昭明)也被判刑繫獄。民國43(1954)年4月被槍決(註10)。

  樂信.瓦旦是最早受新式醫學教育的泰雅族人,也是以近代觀點思考族群發展,以及明確提出原住民族政治訴求的先驅之士。日治時期儼然已是族群代表人物,在戰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初期的政壇上尤展現高度的民族自覺,極力爭取族群的權益(註11)。 一如「二二八事件」殉難的臺灣醫界菁英,成為時代的悲劇人物,葬送所學,不能為同胞的健康、福祉再做貢獻。樂信.瓦旦的宿命慘運,印證了戰後白色恐怖時期,知識分子的悲劇(註12)。

註1:摘錄自王振勳、盧胡彬、郭佳玲,《臺灣全志》卷十三人物志•社會與文化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頁61-63。
註2:范燕秋,〈森丑之助與泰雅族醫師樂信.瓦旦(Losin Wadan)的故事—追求和平共生之道〉,《臺灣博物季刊》,35 卷第1 期(2016),頁27。
註3:陳永興,〈泰雅先知.宿命悲運:樂信.瓦旦〉,收於氏著,《臺灣醫界人物誌》(臺北:望春風文化事業公司,2004),頁107。
註4:林昌運撰稿,〈原住民菁英政治受難回顧〉,曹欽榮、陳銘城、楊淑媛、潘忠政採訪,《重生與愛》(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14),頁282-301。
註5:王靜儀等編撰,《臺灣省參議會參議員小傳》(臺中:臺灣省諮議會,2014),頁79-80。
註6:林茂成、范燕秋、瓦歷斯.諾幹撰稿,《桃園縣老照片故事2. 泰雅先知:樂信.瓦旦》(桃園:桃園縣文化局,2005),頁16-18。
註7:范燕秋,〈樂信.瓦旦與二二八事件中泰雅族的動態- 探詢戰後臺灣初期原住民菁英的政治實踐〉,許雪姬主編,《二二八事件60 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臺北市文化局.臺北二二八紀念館,2008),頁365-391。
註8:王靜儀等編撰,《臺灣省參議會參議員小傳》,頁80。
註9:王靜儀等編撰,《臺灣省參議會參議員小傳》,頁80-83。
註10:吳叡人,〈「臺灣高山族殺人事件:高一生、湯守仁、林瑞昌事件之政治史的初步重建」,許雪姬主編,《二二八事件60 週年紀念論文集》,頁325-363。
註11:陳永興,〈泰雅先知.宿命悲運:樂信.瓦旦〉,頁109-110。
註12:莊永明著,《臺灣醫療史:以臺大醫院為主軸》,頁281。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張家榮、謝鎮亦、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