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1:早煙桿(本館館藏84c-039)
圖1:早煙桿(本館館藏84c-039)

旱煙桿

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人類抽菸的記載,最早是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見到印第安土著抽菸。菸草在十六世紀末明代萬曆年間,由菲律賓的呂宋島傳入中國,最初只在廣東福建兩省少量種植,以旱煙管或水煙袋抽吸。

  旱煙桿最初多以竹木製作,兩端分别裝上銅製煙嘴和煙鍋即成,後來又有銅、銀等金屬和海藤、天然樹根等材料,使吸煙的樂趣也轉移到煙桿的製作上。旱煙桿通常長約60公分,有的長達120公分,可以隨身插掛褲腰上,吸煙時把熟煙裝進煙鍋裡,再用竹製的黃土紙捲成條狀做為火引慢慢點燃。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