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館務訊息

圖片1:國史館陳儀深館長致詞
圖片1:國史館陳儀深館長致詞

原住民族專題系列講座回顧:原住民族專題系列講座回顧:棒球如何成為國球-再探紅葉少棒隊

  本館與國史館、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於2021年辦理8場次原住民族專題系列講座。9月30日(星期四)下午2時至4時,於國史館4樓大禮堂,由成功大學歷史系謝仕淵副教授,主講「棒球如何成為國球-再探紅葉少棒隊」,並同步進行實體與線上演講。

  現場首先由國史館陳儀深館長致詞介紹。接著謝老師先將焦點關注日治臺灣,說明臺灣的棒球不是發源於紅葉少棒,嘉農棒球隊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嘉農也凝聚了臺灣人對棒球的關注,但因時代背景的不同,並沒有全面性的引起臺灣人對棒球的關注,然而讓棒球在臺灣成為跨越族群、世代、性別的大眾化活動,仍要從紅葉少棒隊說起。1968年8月25日,日本來訪的關西少棒聯隊, 在臺北棒球場被臺東延平鄉布農族的紅葉少棒隊,以7比0壓倒性擊敗,振奮了大家,很多人深受感動,甚至有人當場把錢丟下去,當作鼓勵。

 這次的比賽讓我們覺得竟然可以擊敗日本,為什麼自己不去參加比賽,也促成日後金龍、七虎少棒隊等熱潮。但其實過去的公共領域對棒球並沒有統一的系統,包括棒球的術語,各家棒球都不同,直到後來才一致。紅葉少棒在後來本身和球員也沒很好的發展。不過1970年代開始了臺灣三冠王的時代,過了很多年,我們才知道我們是最嚴肅對待棒球的國家,在當時,外交的環境開始面臨挑戰,棒球的成就也讓國人有些安慰。

 紅葉何以可以開啟這樣的年代,在戰後初期的情境,其實,國內棒球仍依賴日本技術,面對日本隊伍,對球員有相當壓力,但日本野球文化中對團體、對國家的犧牲,在困境中向上,要不斷苦練,和臺灣需要的國族氛圍,有相當的一致,在紅葉擊敗日本時,達到了高潮,後來更不斷拿來被論述。特別是70年代後,紅葉成為歷史,有不同的方式記憶紅葉,包括電影「紅葉小巨人」、收入至《漢聲小百科》中的紀錄,也包括了紅葉少棒紀念館。歷史其實就是這樣,剛開始靠近事件發生很簡單,但後來被越加越豐富,而我們靠著這些書寫記住紅葉。

  最後,謝老師表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加入了不同的故事,不同想法的人也試圖加入詮釋的行列,其實,也是反應了臺灣政治歷史的發展,但在棒球之下,不同立場的人反而被棒球凝聚了,紅葉的勝利,就是我們的勝利。而回到部落,紅葉的孩子仍一直在花東縱谷打著棒球。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