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本館典藏1961年發行之愛國獎券,登錄號:20090010400
圖1:本館典藏1961年發行之愛國獎券,登錄號:20090010400

愛國獎券的最後掙扎

文 / 李澍奕 / 本館編輯組專員

  1986年耶誕節,群集秀場大卡司豬哥亮、文英、卓勝利、康丁等,拍攝的賀歲電影《他槓龜我發財》(註1),以當年大家樂彩迷群起追求「明牌」一些瘋狂行為,比方說看動物領悟數字、彩迷沒中獎就報警去抓乩童詐騙、藥局老闆兼組頭被捕了還要女友用牢房號碼去簽賭的橋段,看似荒謬但也反應了那個大家樂瘋狂的年代。

  大家樂應該是臺灣本土衍生出來的賭博玩法,和香港六合彩等有很大差距,六合彩類似今天的大樂透、威力彩玩法,從有限彩球中選出複數彩球,相同數字越多者越大獎。但大家樂更簡單,就是從00到99之間,挑一個數字,簽一支就是五個號碼,符合中獎號碼越多組的就越多錢。就當年組頭要怎麼找到具有公信力的開獎方式?這時候具有全國公信力的遊戲-愛國獎券就被選上,愛國獎券在每個月的5、15、25日開獎,等於組頭一個月有三次可以玩。愛國獎券有六個號碼,會開出第一特獎、頭獎、貳獎、叁獎、肆獎(以上都要6號全中)、五獎(中5碼)、六獎(中4碼)、七獎(中3碼)、八獎(中2碼)(註2),其中八獎有搖出三組號碼,所以大家樂就用這三組來對照,中獎率3%,去搏20倍左右的彩金,怎麼算都是組頭穩賺。記得筆者小時候,會有人用「組頭跑路」當作極小機率發生的情形,順便勸人不要賭博。

  據一些報導稱大家樂可能在1985年7、8月左右出現(註3),理應更早,比如說從1985年初愛國獎券就有點銷售不振,甚至還在春節推出第一特獎共15聯、一聯一千萬的加碼吸引買氣,就有可能是資金流到大家樂去了。2月時,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瞿海源研究員就在《民生報》發表〈愛國獎券到了引退的時候了!〉,除了認為對社會風氣弊多於利,也發現民眾的賭興被政府挑了起來,是一種慢性毒藥,或許長期研究臺灣社會變遷的教授都發現有此現象,可能大家樂在當時就有跡象了(註4)。同年8月就有南投警方發現此種賭局,新聞標題以「利用愛國獎券末獎下賭注,風氣已襲投縣」,玩法是從一百個號碼中選號,「一注五百」,「以每期愛國獎券八獎的號碼為對獎號碼,如果有三個人中獎,全部下注的款項除主辦人抽一成外,其他均分」,而且強調「是由臺中市傳入,不少獎券行或私人舉辦」(註5)。

  1985年10月,臺中市警察取締投注站,都是愛國獎券發行商,分別在林森路、向上路、第三市場,賣獎券兼提供簽賭大家樂;有一位組頭自己也中獎,得了二千多萬,被黑道威脅只好連夜搬走,也有組頭被警察抄站後,丟下賭客捲款潛逃,已逐漸出現亂象(註6)。1985年底選出第八屆省議員,隔年的第一次定期大會上(1986年3月26日開議)就有省議員提出許多關於大家樂的質詢,如出身雲林的省議員蘇洪月嬌就提出「有關速謀因應愛國獎券等有價證券與大家樂之對策」,當時財政廳的回覆就有「利用愛國獎券號碼簽賭,大家樂僅為其一,尚有統一發票、國民儲蓄券、軍人有獎儲蓄券等」;呂吉助、簡盛義、施治明、黃聲鏞聯合質詢「請政府將大家樂能正常化、合法化,使全省省民大家一起來快樂」,省府回應研究讓愛國獎券中獎率提高,其他如陳啟吉、蔡介雄、謝許英等都有類似質詢。而政府其實早就發現此事,警務處早於1985年8月14日、1986年1月11日、3月8日已三次通函各縣市警察局加強取締,而至1986年3月已法辦547件813人,還強調賭風激烈的是「臺中縣市」。

  臺灣省政府也在討論因應之道,省議會第一次定期大會結束後的第1797次省府委員會(1986年4月14日),即調整愛國獎券發行辦法,降低頭獎以下獎額、並將8獎提升成5組,使整體中獎率從3.59%略增為5.39%。只不過這次變化反應不佳,讓大家樂又多了更多玩法致更火熱,省主席邱創煥指派省府委員陳正雄組成專案小組研究(註7)。5月20日也是微調,如賣出60萬張以上就增開「增加獎」,並從一聯10張改為8張(註8),變化甚微,對情況影響不大。7月7日省府第1808次委員會,警務處報告擴大取締大家樂情形,因為數據統計到3月底沒更新,被主席刮了一頓,但警務處報告中強調「如有查獲治安人員和公務員參加大家樂,建請有關單位依法辦理」一案,感覺有弦外之音,至於檢舉獎金才編5萬元,實在太少。

  1986年10月,法務部也加入打擊大家樂行列,提出將經營賭場的人員列為檢肅流氓條例處理,可送綠島管訓(註9)。10月20日臺灣省政府委員會第1821次會議上討論「歸納愛國獎券研究改進小組初步討論,議員質詢意見及輿論建議,分析利弊得失案」,作出三點決議,首先是11月開獎2次、12月起開獎1次,再來是研究提高中獎率,以及透過各廳處常時服務省民,如農民、村里民、漁民等進行宣導。即使這樣,省議會仍在11月20日通過何春木議員的臨時提案,請立即停止發行愛國獎券(註10)。類似的質詢在10月的省議會大會上就有不少委員提出,但省府仍照自己的進度,在12月15日省府第1829次會議,就「規劃符合社會需要之愛國獎券之長期發行方針」進行討論,改為每月發行2次(10、25日開獎)、提高獎金支出比為60%(總銷售量作為獎金的比例,原為55%,2月發行前又提高到65%,不過大家樂是90%),取消第一特獎廣設頭獎等(頭獎一百萬元),並建議財政部修改獎金的所得稅規定,起徵點從2千元提高到2萬元,稅率從20%降為10%(所得稅直到停售愛國獎券時也未修正)。

  1987年愛國獎券新制將在2月25日重新出發,本年春節就不加碼,2月時統一發票加入可多對一組愛國獎券的獎項,數字全中就有50萬元(註11)。採用新制度的第一批(1152期),首日就賣出60萬張(註12), 3月、4月的銷量逐步上升,還突破90萬張。看似有復甦景象,在6月的省議會總質詢時,有議員提出愛國獎券熱賣,但大家樂也跟著又復活了,許多人在開獎前後都無心工作,建議改在周日開獎(註13)。9月7日省府第1865次委員會,就同意改在雙周日上午開獎。但11月的省議會第八屆第四次定期大會,又有省議員質詢愛國獎券雖銷量不錯,但大家樂又更樂了,又提出暫停發行的議案,以財政質詢而言,73個省議員就有68個質詢此問題(註14)。終於在12月18日省議會施政總質詢總結報告,省主席邱創煥親口承諾將會暫停發行愛國獎券,並呼籲獎券業者先冷靜思考(註15)。

  1987年12月27日,愛國獎券在發行1171期後,就此成為歷史。


註1:本片網路查到是1984年發行(香港),而在臺灣的報紙是1986年上映,1984年大家樂現象還沒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雖然可能在鄉下地區蔓延一陣子,但能成為全國議題也是1986年年初的事情了,湊齊豬哥亮等明星拍片雖然不用太多時間,但不太可能1984年就未卜先知拍攝還未發生的大家樂現象,所以認為1984年的說明有疑慮。
註2:愛國獎券玩法請參考「老照片說故事」網站,網址:https://cna.moc.gov.tw/home/zh-tw/folklore/36405。
註3:何明國,〈為什麼大家樂得瘋狂?〉,《天下雜誌》65期(1986年10月)。
註4:《民生報》,1985年2月15日,版3。
註5:《聯合報》,1985年8月9日,中部地方版6。
註6:《中國時報》,1985年10月15日,版5。
註7:《聯合報》,1986年5月15日,版5。
註8:《聯合報》,1986年5月20日,版2。
註9:《聯合報》,1986年10月15日,版5。
註10:《聯合報》,1986年11月21日,版5。
註11:《經濟日報》,1987年2月11日,版2。
註12《經濟日報》,1987年2月25日,版10。
註13:《中國時報》,1987年6月23日,版10。
註14:〈財政廳簽為臺灣省議會第八屆第四次大會財政質詢及省政總質詢議員一再就愛國獎券發行強烈質詢,為尊重輿論及議會多數議員建議愛國獎券擬自七十七年一月份起暫停發行案〉,《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第1878次會議》,1987年12月21日,典藏號00501187810。
註15:《聯合報》,1987年12月19日,版1。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