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館務訊息

圖1:講座黃衍明教授
圖1:講座黃衍明教授

客家專題系列講座回顧:嘉義平原的福老客世居家族與其社會影響

  本館與客家委員會合作,於2021年辦理4場次客家專題系列講座。12月30日(星期四)下午2時至4時,於國史館4樓大禮堂進行第4場講座,由黃衍明教授主講「嘉義平原的福老客世居家族與其社會影響」。

  現場首先由國史館陳儀深館長致詞介紹。黃教授首先表示,本此演講內容,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與客家委員會合作委託「發現客家-尋找嘉義縣西線地區福老客蹤」專題研究成果的呈現。

  在以往,大家對臺灣的客家族群分布,大概認為桃竹苗、臺中東勢及屏東六堆一帶較集中,其他地方就較沒印象,其實,尚有許多分布在各地而未顯,也或許是族群間同化所致。

  黃教授指出,林衡道教授是第一個指稱「福老客」名稱的,林教授當時是稱彰化永靖一代的客家人,因為他(她)們已不會說客家話。對於客家人的定義,依《客家基本法》包含「具有客家血緣、客家淵源」係採「血緣主義」;「熟悉客語」係採「方言主義」;「自我認同」乃採「認同主義」。

  依據黃教授的研究發現,嘉義地區除了六腳鄉、東石鄉、義竹鄉、等尚未有相關記載外,其餘均有發現福老客的蹤跡。主要以祖籍為饒平客與永定客為多數;詔安客、平和客及南靖客為其次;而海陸客、四縣客則是零星分布。整體分布態勢可觀察出各祖籍不同的福老客,有聚集群居的情形。

  黃教授特別針對大林鎮汀州永定籍江氏、大林鎮漳州南靖籍簡氏、民雄鄉漳州平和籍陳氏、水上鄉與太保市漳州詔安籍呂氏及溪口鄉潮州饒平籍張氏等,做較深入分析,發現五個代表性客籍姓氏均在康熙、雍正、乾隆階段等清初時期即分批入墾,多數姓氏都分二到數批入墾,但各姓氏多有群聚開墾的現象。其宗族組織,以兩種方式凝聚宗族向心力,先是興建家廟、祠堂,其次是透過共同信仰。因此,宗族組織從各姓氏支派的公廳、宗祠,到聯合同姓各支派設立的家廟或宗教廟宇,最高則到跨姓氏、祖籍的宗教廟宇,形成三層的宗族組織,形成嘉義西線地區特殊的客籍宗族組織脈絡。

  最後,黃教授研究發現,從這五個代表性客籍姓氏可以發現宗族的社會影響力發展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趨勢,一是擔任時代的逆流-參與抵抗運動;另一是站在時代浪潮前端/順流-隨著時代趨勢轉型。第一種指的是社會影響力發展趨勢是客籍姓氏參與反抗運動。第二種是社會影響力則是隨著時代的趨勢轉型,並站在時代的浪尖上,並產生社會影響力。

  多數客籍移民在入墾時期皆由農墾甚至擔任佃農。在清代致力農耕,經過幾代努力之後,累積田產而成為地主,地主更快速累積財富後,便在日本時期轉型從商,或成為仕紳階級而被日本政府指派地方官職務(如保正、區長、庄長)。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