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圖1:基隆水道水量調查,典藏號:000001480090270
圖1:基隆水道水量調查,典藏號:000001480090270

「西勢水庫」的前身基隆水道貯水池及其森林涵養

文/劉仁翔/本館整理組編纂

前些日子冬季幾乎連日下雨的基隆,其充沛的雨量令人喜憂參半,但正因基隆獨特的地理氣候特性,乃孕育了最早臺灣第一座民生用途的水庫,即「西勢水庫」(又稱「暖暖水庫」),位於今基隆市暖暖區基隆河支流西勢坑溪上,前身乃是日治時期1923年開始興建的「基隆水道貯水池」。  
  
  日治初期,因衛生條件不佳,官民時常感染瘧疾,臺灣總督府瞭解到全臺都市環境衛生的重要性,其中緊要的即為乾淨且充足穩定的飲用水源。1896年總督府邀請日本內務省衛生局長後藤新平來臺擔任衛生顧問,同年後藤新平聘請英國衛生工程技師巴爾登(William K. Burton)來臺,及其弟子濱野彌四郎等人開始進行衛生調查與水道設計(註1),規劃建設上、下水道(給水、排水)計畫。總督府遂於1896年8月於淡水開始興建全臺第一座現代化水道系統,於3年後完工。同時並進行基隆水道工程,於1898年動工, 1902年完工,十月正式開始供水。

  巴爾登技師及濱野彌四郎於水利踏查後,於1897年完成基隆水道水量調查復命書,並完成〈基隆水道工事調查報告〉,建議將基隆水道的水源設置於暖暖街西側的西勢溪上游地帶,設置儲水及淨水廠等,藉由攔河堰截取河水,輸往淨水場處理後,再輸送給基隆民生用水(註2),總督府亦派技手中島榮次等人調查暖暖地區一帶的水質狀況,發現水質清澄,無太多異味(註3)。基隆水道於1902年完成後,暖暖水源地而後仍繼續有多次擴張工事,至二戰後至少有四次大型的擴充工程(註4),如於1908年設唧筒(幫浦)與鐵管、1917年增設淨水池、淨水井、濾過井等,並已有森林涵養觀念(註5)。

  於基隆水道興建時,同時為涵養水源,日人曾派技師有田正盛進行水道水源林調查,於1899年完成報告,報告建議實施長期性水源涵養林事業,於石碇堡暖暖街西勢坑與東勢坑溪交會處及上游地區造林(註6)。雖水源地之兩溪水相鄰處成一圓形,三面環山富有雨量,地質砂岩累積,具滲透力及含蓄量,然其水源不深,傾斜度高,而附近地區多拓為耕田,缺乏森林為之含蓄,故著手造林(註7)。迄1919年之統計,其涵蓋造林總面積742甲,數木種以杉最多,栽種約158萬株、樟樹約40萬株、另有扁柏、赤松、黑松、琉球松與相思樹等(註8)。直到戰後,臺灣省政府仍持續造林計畫,其中暖暖區農會苗圃,於水源地相思樹苗約3.5萬株(註9)。

  基隆水道原本就有給水不足的現象,隨著基隆人口增加,暖暖淨水場蓄水池漸不足民生使用,為解決用水問題,總督府不斷擴增,便於往南邊西勢坑邊興建貯水池,攔取基隆河暖暖溪上游西勢坑溪的溪水(註10), 1923年建「基隆水道儲水池」(即西勢水庫原名),1926年完工後開始蓄水。其水庫壩體為混凝土重力壩,完工時並於旁以水管立上「基隆水道貯水池紀念碑」,可謂是臺灣第一座專供民生用水的水庫。

  二戰後基隆水道淨水場,已改名為臺灣自來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暖暖淨水場,目前仍維持濾水運作,業經基隆市政府文化局於2007年公告為文化景觀區,場內留有八角井樓及幫浦間為歷史建築,紅磚混凝土造型典雅,並留有貯水池紀念碑及飲水思源碑,部分設施仍在使用。而西勢水庫集水區水質甚佳,惟今有效容量僅約40萬公噸,功能受限,用水已不敷使用,該水庫扮演為支援新山水庫之備用水庫,由臺灣自來水公司管理(註11)。其暖暖水源地林相完整,生態豐富,水土保持良好,更於2021年臺灣因旱災缺水,全臺水庫大缺水情形下,與新山水庫均是接近滿水位的水庫(註12)。

備註:
註1:「〔W、K〕バルトン顧問及浜野〔彌四郎〕技師基隆水道水量調查復命」(1897-05-31),〈明治三十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三卷官規官職〉,《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148009。
註2:林峻有,〈在地課程發展─以西勢水庫與暖暖水道為例〉,《臺灣學通訊》,118,國立臺灣圖書館,頁30,2020。
註3:「基隆附近東勢河其他〔西勢河、暖暖河〕水質試驗成蹟」(1897-04-28),〈明治三十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三十二卷衛生〉,《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176007。
註4:基隆市政府,《基隆市志第8種:農林篇》,基隆市:基隆市政府,頁351-352,1956。
註5: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基隆水道〉,《臺灣水道誌》,118,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頁35-55,1918。
註6:「基隆水道水源林取調技師有田正盛復命書」(1900-06-01),〈明治三十三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三卷官規官職恩賞〉,《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4607005。
註7:基隆市政府,《基隆市志第10種:公用事業篇》,基隆市:基隆市政府,頁68-100,1956。「暖暖街苗圃并基隆水道水源涵養造林事業所管換ノ件通達(基隆廳)」(1907-11-01),〈明治四十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追加第二十九卷殖產〉,《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5043003。
註8:大橋準一郎,〈基隆水道水源涵養林〉,《臺灣の水利》,臺灣水利協會,頁35-36,1935。
註9:同註4,頁352。
註10:同註2,頁30。
註11: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西勢水庫〉,檢自:https://www.wranb.gov.tw/3452/3475/26144/。檢索日期:2022年3月11日
註12:聯合報,〈基隆新山水庫接近滿水位 水公司:如有餘力可北水南送〉,《聯合報》,2021年3月24日,檢自:https://udn.com/news/story/122025/5341068,檢索日期:2022年3月11日。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