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1:藤牌(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圖1:藤牌(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藤牌

文/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https://dict.th.gov.tw

  藤牌是盾的一種,主要用於防禦。古代的盾牌有木、皮、鐵等材料,到了三國時代的南蠻烏戈國,才出現使用山藤浸油晒乾後,編製成藤甲穿在身上的「藤甲軍」,這是用藤做防禦裝備的最早記載。明代戚繼光採用輕捷的藤牌兵屢勝倭寇,他操練藤牌兵的基本動作有禮衣勢、斜行勢、仙人指路勢、滾進勢、躍起勢、低平勢、金雞闖步勢、埋伏勢等八道,要求「遮蔽活潑,起伏得宜」,藤牌多與刀一起使用,藤牌自衛,刀以制人,對於刀劍槍斧石矢都能靈活應付。

  藤牌的作法是以竹木為骨架,由內向外盤圈固定成覆鍋狀,內加把手,浸油晒乾後堅韌異常。至今這古老的防禦裝備還盛行於武術陣頭中,常可看到藤牌刀對單刀、藤牌刀進棍、藤牌刀對朴刀等表演。藤牌身法有騰、躍、撲、滾、撐、伏、踔、竄、蹲等刀牌並用之術。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