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館藏介紹

圖1:《淡水廳志》「卷三,〈隘寮〉五」雕版(館藏號:19980012439)
圖1:《淡水廳志》「卷三,〈隘寮〉五」雕版(館藏號:19980012439)

《淡水廳志》雕版-卷三

文/林明霏/本館採集組科員

  《淡水廳志》成書於同治10(1871)年,前後40年歷經至少3次修志,全書有16卷,雕版約273片,本館典藏數量高達220片之多,為臺灣少見的清代方志版片。

  《淡水廳志》卷三為〈志二.建置志〉,「建置者,蓋合沿革、營造為一也」建置事項包括:城池、隘寮、廨署、倉廒、鋪遞、街里、橋渡、義塚、水利、番社等。

  淡水廳城是全廳的樞紐,雍正9(1731)年彰淡分治,〈城池〉中述明淡水廳城從環植刺竹、民築土圍,至道光6(1826)年將土圍改建為石城,設樓四座凡四門,現今新竹市古蹟迎曦門即為四門之一。淡水廳全境開發較晚,往東設隘拓墾成為開發重要特色,〈隘寮〉羅列淡廳各隘,其中以東境民隘「金廣福大隘」為各隘之最大者。

  土地既開,水利事業興築,關係全境之人文發展至鉅,淡廳之水利開發規模最大,推為清代三大水利建設(三大埤圳)之一,清朝乾隆年間郭錫瑠所置瑠公圳,在〈水利〉詳述瑠公圳又名金合川圳,在拳山堡,距廳北120里。其水自大坪林築陂鑿石穿山,到公館街後分為三條,灌溉田1,200餘甲。在當時約等於臺北盆地的一半,瑠公圳的水助益了臺北米糧的生產,成就了臺北盆地的富庶繁榮(註1)。

  本館典藏《淡水廳志》卷三雕版21片,皆為雙面雕刻。其中「〈隘寮〉五,〈隘寮〉六」這片雕版(館藏號19980012439),大面積遭蟲蛀毀,雕版內容從「銅鑼灣隘」介紹起至「九芎林隘」止,說明各官隘及民隘位置,及隘丁員額數(註2),「金廣福大隘」亦包含其中。

※本館珍藏220片《淡水廳志》雕版,均可於文物查詢系統 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 查得詳細說明。

參考資料:
註1: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歷史沿革」,https://www.ialgo.nat.gov.tw/public/web_page.aspx?id=26,2022年4月11日上網檢索。
註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物查詢系統,「卷三〈隘寮〉五,〈隘寮〉六」,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collection.aspx?GID=MLM2MIMQMD,2022年4月11日上網檢索。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