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李鎮源臺北高校入學許可,典藏號:0071031446a004
圖1:李鎮源臺北高校入學許可,典藏號:0071031446a004

醫學及道德教育的倡導者─李鎮源

文/王振勳 盧胡彬 郭佳玲(摘錄自《臺灣全志》卷十三 人物志‧ 社會與文化篇)

  李鎮源(1915.12-2001.11),今高雄市橋頭區人,1915年出生。10 歲時父親過世,由母親獨力撫養成人。中學就讀於臺南州第二中學(今臺南一中),後因成績優異保送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高等學校畢業後,1936年,順利考進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成為首屆的學生。進入醫學部,第1 年的暑假發表〈胎兒骨骼成長過程的研究〉一文,在臺灣醫學雜誌上刊出。二年級時,修讀杜聰明的藥理學後,從此持續參與各項藥理學的討論會和實驗(註1)。

  1940年,李氏從醫學院畢業,受杜聰明感召,進入藥理學教室擔任助手。杜聰明規定門生的論文必須做完一篇中藥研究,然後在蛇毒、鴉片2項中再擇一做研究。李氏追隨杜聰明從事藥理學研究的啟蒙時期,以「苦蔘子治療下痢」的藥理研究,發現到苦蔘子中的糖甘類可以殺死阿米巴原蟲,因而揭開了幾千年來中藥苦蔘子治療痢疾之謎。1945年,發表〈鎖鏈蛇蛇毒的毒物學研究〉,是世界醫學界第1 篇解開鎖鏈蛇蛇毒致死原因之論文,並以此項優異研究成果,獲得臺北帝大醫學博士學位,從此開啟往後將近半世紀與蛇毒研究為伍之歲月(註2)。

  1952年,李氏獲得美援會的贊助,前往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醫學院深造。本想學習血液循環的研究方法,由於只有1年,期限太短,指導老師史密特(Carl F. Schmidt)建議改為研究肺循環(pulmonary circulation)的相關機制。結束賓州大學的研究後,李氏轉往底特律的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在醫學院生理學科的西格斯(Walter H. Segeers)教授實驗室訪問兩個月(註3)。 回到臺灣,因杜聰明辭職,全權擔負起臺灣大學藥理學研究室的領導工作。越戰期間,由於美軍在越南沼澤森林中經常碰到毒蛇,美國陸軍研究發展部便特別委託李氏,專門針對溝牙科蛇毒進行研究。1963年,李氏和張傳炯合作,首度分離出雨傘節蛇毒中致死的兩種神經毒素,揭開過去醫界無法理解的蛇毒神經毒素的作用機制,使神經生物學獲得重大突破,該研究成果引起了全世界藥理學界的震撼(註4)。

  李氏歷年來發表的論文達百餘篇,不僅領導臺灣藥理學研究,也是國際知名的蛇毒研究權威。1969年,榮獲教育部學術獎。197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生物組的院士。1972年起,擔任臺大醫學院的院長。在政治與外交動盪不安年代,李氏認為,在學術上奠定國際地位,是臺灣唯一的出路。因此,即便是自掏腰包遠赴重洋,也一定要在國際會議上發表成果,展現臺灣研究實力。1976年,榮獲「國際毒素學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雷迪獎」(Redi)。1979年,李氏應德國Springer 出版社編輯委員會的邀請,主編1本多達1,000 多頁的《實驗藥理學-蛇毒》專書,奠定在蛇毒研究的國際地位,贏得「蛇毒大師」的美譽,並確立個人在國內外崇高不朽的學術地位。1985年,被選為「國際毒素學會」會長(註5)。

  為了國內學術水準之提升,1982年,李氏創立「中華藥理學會」;1987年,成立「中華民國毒理學會」,並各擔任第1、2 屆理事長。1986年1 月,李氏自臺灣大學醫學院退休,被聘為名譽教授。由於其對國內醫學教育與學術研究之卓越貢獻,同年獲頒授聯合醫學基金會第1 屆「醫學貢獻獎」、行政院「傑出科技人才獎」及臺美基金會「科技工程獎」。李氏退休後,仍非常關心且熱衷參與各項學術活動,1999年,擔任亞太藥理學大會榮譽主席(註6)。

  李氏在白色恐怖時期,曾目睹同窗好友因關心國事而犧牲生命,深深覺得民主自由之可貴,並對早期未能協助好友而耿耿於懷。退休後,正值國內社會運動與民主化運動活躍時期。1990年3 月的學運,李氏第一次參加靜坐,1991年9 月,與10 多位醫學院同仁到土城看守所探視李應元與郭倍宏,走出關心臺灣社會、政治的第一步;10 月,接受「一○○行動聯盟」之邀請,參與連署並以「反閱兵行動」訴求,為反對運動作一成功的示範,終使立法院通過廢除刑法第100 條(註7)。

  李氏之崇高學術地位,促使醫界人士之覺醒,1992年,發起成立「臺灣醫界聯盟」,期許聯盟能發揮過去「臺灣文化協會」醫界所扮演「救人濟世」之傳統。自此走出研究室,踏進臺灣社會,不遺餘力地參加各項社會民主運動,如積極推動「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反核運動」、「教育改造」、「一中一臺」、「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並成立「建國黨」擔任黨主席(註8)。

  2000年5 月20 日,李氏被聘為總統府資政。2001年5月20日,續聘為總統府資政;5月27日,獲頒象徵致力推動本土文化的「賴和特別獎」,當時已因病住進臺大醫院,仍堅持坐著輪椅親自受獎,並用顫抖的聲音一再叮嚀臺灣所有的醫師要重視醫德,並呼籲學界要讓臺灣文化重生(註9);11月因氣喘併發肺炎逝世於臺大醫院。

  李氏的一生可以「學術真理的堅持」、「對臺大醫學院的獻身」,以及「對臺灣的熱愛」3 個層面去概括,但貫穿其間最單純的原則是對「真理的堅持」,因為單純對真理的信仰,不擅或不屑權謀,常保赤子之心,在當今以成敗論英雄及以權謀巧取豪奪的社會及醫學界彌足珍貴(註10)。2001年11 月14 日,以「綜其生平,碩學清徽,望重杏林;老成謀國,朝野咸欽」,總統明令褒揚(註11)。

註1:宋瑞珍,〈蛇毒大師李鎮源院士〉,《科學研究》第361 期(2003.1),頁71-72。
註2:朱真一,〈臺灣醫界典範(3):堅持是非、正義及嚴謹的李鎮源教授( 一):前言及戰前的生涯背景〉,《臺灣醫界》第57 卷第6 期(2014.12),頁63。
註3:曾永莉,〈為生命留下腳印的人〉,《中央日報》,1987 年11 月23.24 日,第10 版。
註4:李明瑱、林靜靜,〈醫學及道德教育的倡導者─李鎮源〉,謝雅惠、張雲龍、王淑珍執行編輯,《教育愛:臺灣教育人物誌V》( 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頁135-138。
註5:李明瑱、林靜靜著,《臺灣的良知─李鎮源教授:蛇毒大師、醫界良心、民主運動的領航者》( 臺北:商周出版,2002),頁26-55。
註6:黃國城、程文燕、劉昭吟採訪撰稿;程文燕整理,〈李鎮源和他的蛇毒研究生涯〉,《科學月刊》第16 卷第11 期(1985.11),頁810-814。
註7:參見李瓊月著《臺灣醫界大師─李鎮源》( 臺北市:玉山出版公司,1995)
註8:鄧哲明,〈李鎮源院士生平事略〉,林世嘉總編輯,《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10 週年暨懷念創會會長李鎮源院士特刊》( 臺北: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2002),頁19。
註9:楊美珍,〈中研院士李鎮源 獲頒賴和特別獎〉,自由電子新聞網,中華民國90 年5 月28 日,http://old.ltn.com.tw/2001/new/may/28/today-c5.htm (2017/1/2)
註10:蘇益仁,〈真理的領航人─悼李鎮源院士〉,財團法人醫界聯盟基金會,http://www.mpat.org.tw/pub/LIT_6.asp?ctyp=LITERATURE&pcatid=0&catid=1765&ctxid=1767&single=Y (2017/1/2)
註11:《總統府公報》,第6429 號,2001 年11 月21 日,頁44。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