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館務訊息

圖1:講座北投文物館館長李莎莉
圖1:講座北投文物館館長李莎莉

原住民族專題系列講座回顧:從《斯卡羅》服飾談臺灣原住民族的衣飾文化

  本館與國史館、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2022年辦理8場次原住民族專題系列講座。4月28日(星期四)下午2時至4時,於國史館4樓大禮堂舉辦4月份講座,由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兼北投文物館館長李莎莉主講「從《斯卡羅》服飾談臺灣原住民族的衣飾文化」。

  現場首先由國史館采集處陸瑞玉處長致詞介紹。接著,李館長藉由《斯卡羅》這部公共電視籌劃4年,於2021年8月14日首播的電視連續劇談起,該劇背景起點在1867年3月,劇中服飾呈現出多元族群交織與融合的現象,包括山區斯卡羅人和排灣族、卑南族、東部阿美族、平埔馬卡道族和移墾來臺的閩、客漢人聚落。在交流互動中服飾的採借更凸顯出恆春地區的獨特性。

  藉由此齣戲,可以看到了延續一百多年來的原住民族服飾,在形制、圖案與色彩上依然得以保存、傳承並呈現,這其中夾雜著許多文化的背景意涵及社會組織習俗等,已成為臺灣原住民族具代表性的傳統衣飾文化,也是重要的族群識別表徵。

  接著透過大英博物館1870年4月29日入藏John Alexander 船長臺灣採集藏品、19世紀末馬雅各醫師(Dr.Maxwell)恆春採集藏品、臺大人類學系日治時期伊能嘉矩採集藏品,李館長一一比較還原劇中與實際《斯卡羅》當時恆春半島的服飾。

  另外,李館長也介紹臺灣其他原住民族的的傳統服飾織品,並透過這些織品,他指出原住民的服飾具有六大特色:包括服飾與社會組織的組成原則息息相關、服飾具有男女分工的特性、服飾反映文化接觸造成的社會變遷、服飾是族群認同的重要表徵、服飾具有傳統藝術美學的意涵。

  而臺灣原住民服飾取材自植物、動物、礦物、化纖,透過打製、織布、刺繡、綴珠、貼飾等方式,並以綴珠(硨磲蛤、琉璃珠)、貼飾(貼縫、貼布繡)、刺繡類、圖紋(菱形、三角形、八瓣花形等)與色彩(紅、橙、黃、綠色等)等等,豐富也美化的原住民族,呈現多元不同的樣貌。

  最後,李館長指出:臺灣原住民族的服飾,沒有一件是一模一樣的。《斯卡羅》融合了閩南、客家、平埔馬卡道族、排灣、卑南的元素,多元族群的採借凸顯出恆春地區的獨特性。而即便時代變遷、材質改變、深具傳統文化內涵的圖紋仍會繼續傳承下去,這就是原民服飾的特色。本次演講,李館長提供了豐富獎品,現場互動熱絡,透過本次演講,讓更多人瞭解了原民服飾的藝術性內涵及其文化價值!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