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原住民族專題系列講座:樂舞文化面相的建構與省思:臺灣平埔原住民族的樂舞文化

專題名稱:樂舞文化面相的建構與省思:臺灣平埔原住民族的樂舞文化
主講人:林清財(國立臺東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時間:2022年6月23日(四)14:00-16:00(13:30 開放入場)
地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內容簡介:

  對一位傳統民族音樂學者的研究來講,最直接、簡單的方法就是背起錄音機,走入研究對象的人群當中,去觀察、記錄他們的音樂活動、聆賞他們音樂的美、領略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定義與詮釋。問題的關鍵是,什麼才是我們研究的對象?是音樂本身?是該民族?我們的答案很明確,既要面對那群人,更要聆聽該族群的音樂。這種音樂對台灣原住民族群音樂似乎是個簡單的議題,但是對於平埔族的研究,它卻是考驗所有研究者的第一道難題,而且總是環繞研究者研究歷程中的夢魘。因此如何界定平埔族群的文化與音樂,便成為研究平埔族音樂的首要課題。

  音樂總是隨著時空遞移而展延,同時音樂文化也隨著該民族的變遷而轉化。無論在任何空間分布點上之研究,均只是一種時空的面相,因此追求永恆的文化原始面貌和文化全面性的認知,永遠不可得。平埔族群音樂情況的瞭解正是如此,雖然自1986年來,作者投入不少時間去學習認知,但作者總覺得所能解讀的太有限。今天,就來回顧一下平埔族群當中,特別是分布於南部地區五個縣市的西拉雅族群的樂舞文化談起,平埔族群的音樂到底是怎樣的面相呢?從歷史時空發展到今日被公認為漢化的民族,傳說、歷史文獻到研究者,他們如何面對這樣一個迷樣的族群樂舞文化的認知,又如何建構出該民族的音樂文化面貌?且讓我們從平埔族群的樂舞談起吧!

歡迎有興趣者蒞臨參加,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相關報名方式,請逕上國史館網站查詢。
https://www.drnh.gov.tw/p/423-1003-305.php?Lang=zh-tw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