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館藏介紹

圖1:《淡水廳志》「卷十二〈物產〉一」雕版(館藏號:19980012586)
圖1:《淡水廳志》「卷十二〈物產〉一」雕版(館藏號:19980012586)

《淡水廳志》雕版-卷十二

文/林明霏/本館採集組科員

  《淡水廳志》成書於同治10(1871)年,前後40年歷經至少3次修志,全書有16卷,雕版多為雙面雕刻,約273片,本館典藏數量高達220片之多,為臺灣少見的清代方志版片。

  本志卷十二為〈物產考〉,以傳統產業為主,亦有若干應外洋之需的新興農林產。小序所稱:「淡產與臺屬各處大同,而花果有出內地之外者。若硫磺、樟腦,則尤為土產之著。洋務之滋,實由於此。」即是。本物產考共分稻屬、麥屬、黍屬、菽屬、枲屬、蔬屬、蓏屬、果屬、木屬、竹屬、花屬(草木)、花屬(蔓本)、藥屬(草木類)、藥屬(毛羽類)、藥屬(金石類)、毛屬、羽屬、鱗屬、介屬、蟲屬、金石屬、貨屬、幣屬等二十三目,另附「磺案」。

  所言硫磺、樟腦為淡地土產之著,其中樟腦熬製,見於木屬:「樟(……氣甚芬烈,熬其汁為腦,可入藥品)。」硫磺可見所附「磺案」。硫磺產於淡北金包里、北投社等處,詳載《裨海紀遊》,向來封禁,設屯番守之。由艋舺營會同新莊縣丞管理,嚴禁私採。同治2年,始經閩浙總督左宗棠、福建巡撫徐宗幹會奏准,試行開採硫磺以裨軍務。後因故停止,照舊封禁。

  此外,有磺油出貓裏溪頭內山,油浮水面,其味臭,煎煉之為用甚廣。有「番割」邱苟,據此溪為己有。同治3年,初「贌」給吳姓,每年百餘元。4年,改贌寶順洋行,每年千餘元(註1),遂至互控。吳姓復糾眾與寶順互爭,幾釀巨案。邱苟屢拏未獲;同治9年2月差役緝拏到案,一訊具狀,詳請委員覆訊,就地正法。此地照舊封禁。此處記載之「磺油」即石油,「貓裡」即苗栗市舊稱,是臺灣最早發現石油的地點,因為當地人發現地底下冒出有硫磺顏色的液體,以為是硫磺,故以磺油稱之(註2)。

  本館典藏《淡水廳志》卷十二雕版8片,多為雙面雕刻,其中「卷十二〈物產〉一,〈物產〉二」雕刻(登錄號19980012586),以拼接版方式完成,拼接線作工細緻,於印製刻本並無痕跡,這是常見的拼接雕刻方式。主要內容為卷十二考二〈物產考〉,前版面從小序開始,接著介紹「埔占」等各種稻米品種,後版面則介紹「大麥」等各麥種,次及各種黍、各種豆,及紡織材料麻、苧等枱屬植物(註3)。另,「卷十二〈物產〉十一,〈物產〉十二」雕版(登錄號19980012589),亦以拼接版方式完成。主要內容為卷十二〈物產〉,接續介紹各種可入藥的物產,從荍麥、石薯、苧薯、山藥薯......等介紹起,其中包括樟腦,並述明製作方式。至後版接續介紹硫磺、鍾乳枝、活石為止,後介紹牛、羊等「毛屬」動物。後版對於硫磺質地與煉法亦有詳細的說明(註4)。


※本館珍藏220片《淡水廳志》雕版,均可於文物查詢系統 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 查得詳細說明。

註1:「番割」為漢人往來於原住民部落從事小規模交易;「贌」為贌社,是荷蘭至清朝年間,一種原住民部落的特殊稅賦制度。
註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物查詢系統,「卷十二〈物產〉一,〈物產〉二」,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collection.aspx?GID=M8MDMGMXME,2022年12月30日上網檢索。
註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物查詢系統,「卷十二〈物產〉十一,〈物產〉十二」,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collection.aspx?GID=MNMDMGMXME,2022年12月30日上網檢索。
註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物查詢系統,「卷十二〈物產〉十一,〈物產〉十二」,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collection.aspx?GID=MNMDMGMXME,2022年12月30日上網檢索。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