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臺灣全志 卷十三人物志 社會與文化篇》封面
圖1:《臺灣全志 卷十三人物志 社會與文化篇》封面

臺灣工藝之父,臺灣馬賽克的開拓者-顏水龍(1903.6.5-1997.9.24)

文/王振勳、盧胡彬、郭佳玲(摘錄自《臺灣全志》卷十三 人物志‧社會與文化篇)

  顏水龍,明治36(1903)年出生於今臺南市下營區(註1)。父親經營舊式糖廍並務農,家境小康。大正5(1916)年下營公學校畢業後,考入臺南教員養成所,大正7 (1918)年結業後被分發回下營公學校擔任教員,大正9(1920)年前往日本東京(註2)。

  顏氏到達東京後,大正11(1922)年考入國立東京美術學校美術學部西洋畫科(今國立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繪畫科),在藤島武二、和田英作,以及岡田三郎助等人的門下學習油畫。昭和元(1926)年與同學創立「上社會」,經常舉辦畫展活動。隔年(1927)3月自西畫科畢業後,與陳澄波、楊三郎、李梅樹等人組織「赤島社」畫會,同年9月回到該校研究科繼續學習,昭和4(1929)年結業。然而,畢業回到臺灣後的顏水龍,卻因求職不順,一度想要效法畫家高更去當山地警員,後來接受友人勸說赴法國習畫,為臺籍旅法畫家第一人(註3)。

  顏氏於昭和4(1929)年10月抵達巴黎,入現代藝術學院(l'Académie de l'art moderne)接受馬爾香(Jean Marchan)及勒澤(Fernand Lèger),以及梵•鄧肯(kees Van Dongen)等人指導,探索西方油畫技巧與色彩、構圖的差異。旅法期間,不斷將作品寄回臺灣參展,並投稿法國藝壇,獲有佳績,惜因肝病因素,昭和7(1932)年結束在法國的生活(註4)。返臺後,受聘擔任大阪壽毛加(Smoca)牙粉公司的廣告設計工作;昭和9(1934)年受聘為臺展第8屆西畫部審查委員,同年11月,與陳澄波、廖繼春、楊三郎、李梅樹、李石樵、陳清汾、立石鐵臣等人在臺北鐵路飯店舉行「臺陽美術協會」成立大會,「臺陽」二字係採用顏氏提出印象派畫家分析色彩是透過太陽的七色光,尤其是在臺灣成立的協會之意(註5)。

  昭和11(1936)年,顏氏開始由純美術創作拓展到工藝設計範疇,並提出創建美術工藝學校的構想與方案;因此受聘為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囑託(顧問),對臺灣本土工藝美術的現況與工藝素材進行調查研究,昭和16(1941)年在臺南學甲、北門、關廟等地區創設「南亞工藝社」,推展鹽草袋的編織與染色工藝。昭和17(1942)年,顏氏展開臺灣竹材加工技術的研究,在臺南關廟與當地業者合作設立「竹細工產銷合作社」,親自進行設計圖案與技術研發,為關廟竹細工產業帶來榮景,惜不久即因戰爭而結束(註6)。

  昭和18(1943)年,顏氏任教於為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成功大學前身)建築工程學科;戰後,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改為臺南工業專科學校,仍受聘為副教授,民國38(1949)年任職臺灣省工藝品生產推行委員會委員兼設計組長;民國40(1951)年被聘為臺灣省政府建設廳技術顧問;民國46(1957)年獲聯合國遠東手工藝輔導委員會補助,於臺北創設「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民國48(1959)年擔任林商號合板公司技術顧問;民國58(1969)年任臺北市政府顧問。此外,顏氏長期以來也在學術界擔任教職,如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工藝科兼任教授(1960)、臺南家政專科學校美術工藝科教授兼科主任(1965)、實踐家政專科美術工藝科教授兼科主任(1971),同時主持該科附設的「美術工藝研習中心」,招收研究員,培養工藝設計人才,直至民國73(1984)年自該校退休(註7)。顏氏退休後,仍致力於美術工藝的推展並屢獲政府頒贈文化獎項,以肯定其貢獻,如民國75(1986)年獲第11屆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民國76(1987)年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民國86(1997)年病逝臺中(註8)。

  顏氏的藝術成就,除了繪畫與工藝外,尚有在公共空間的大型景觀馬賽克(Mosaic)壁畫,認為民眾生活品質的提升可從生活景觀的美化開始,而公共空間的景觀美化即為有效途徑之一,故亦致力於裝飾用馬賽克的「鑲嵌細工」的創作,故除了譽為「臺灣工藝之父」外,亦被視為「臺灣馬賽克的開拓者」(註9)。民國86(1997)年10月20日獲總統明令褒揚:「資性堅毅,志行卓越。一代宗師,盡瘁藝術,遐齡景福,德劭績懋」(註10)。

註1:大正9 年(1920)年地方行政制度改制後,其出生地改稱為臺南州曾文郡下營庄。
註2:涂瑛娥,《蘭嶼•裝飾•顏水龍》(臺北:雄獅圖書公司,1998),頁10-12。
註3:莊伯和,〈建立臺灣藝術風貌的顏水龍〉,收入張慧玲執行編輯,《顏水龍工藝特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5),頁7-9。
註4:林登讚總編輯,《工藝水龍頭:顏水龍的故事》(南投: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2006),頁98-99。
註5:莊素娥,《臺灣美術全集(六):顏水龍》(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2),頁20。
註6:葉澤山總編輯,《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先驅:顏水龍》(臺南:臺南縣政府,2010),頁20-21;莊素娥,《臺灣美術全集(六):顏水龍》,頁20-22。
註7:莊素娥,《臺灣美術全集(六):顏水龍》,頁22-24;涂瑛娥,《蘭嶼•裝飾•顏水龍》,頁74。
註8:林登讚總編輯,《工藝水龍頭:顏水龍的故事》,頁102-103。
註9:葉澤山總編輯,《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先驅:顏水龍》,頁21-22。
註10:國史館編,《中華民國褒揚令集續編(七)》(臺北:編印者,2002),頁155。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