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臺灣全志 卷十三人物志 社會與文化篇》封面
圖1:《臺灣全志 卷十三人物志 社會與文化篇》封面

日治時期臺灣旅日棒球選手-吳波(吳昌征)(1916.6.23-1987.6.7)

文 / 王振勳、盧胡彬、郭佳玲(摘錄自《臺灣全志》卷十三人物志•社會與文化篇)

  吳波,今高雄市橋頭區人,大正5(1916)年出生。雖然個子不高,但在15歲時即展現出過人的運動天份,有跳遠5.90公尺,跳高1.96公尺的實力(亦有文獻指出為跳遠5.95公尺、跳高1.56公尺),受到來訪的日本田徑教練的青睞,原有到早稻田大學發展田徑的機會,但受到鄰居小里初雄(嘉義農林學校棒球隊隊員)的影響,遂對棒球由好奇轉而產生興趣,因而捨棄田徑改打棒球,進入嘉義農林學校(今嘉義大學)接受棒球訓練,從此展開了20餘年的棒球傳奇(註1)。

  吳氏有「赤腳大仙」或「赤腳吳」的封號,棒球表現十分突出,名號非常響亮,就讀嘉義農林學校期間,4次代表嘉義農林學校棒球隊遠征日本甲子園(1933年夏、1935年春、1935年夏、1936年夏)(註2),與另一位好手東公文(藍德明)成為球隊中的左右護法,創造嘉義農林學校棒球隊的第二高峰(註3)。昭和8(1933)年,首次進軍甲子園的吳氏,在首戰對手松山商校的猛烈攻擊下,於第6局後登場接替羅保農的投手位置,雖然最後以1比10A飲恨,慘遭淘汰出局,但是無失分的表現已受到矚目。昭和10(1935)年,第3次至日本甲子園比賽,第2戰因投手藍德明的犯規,最後以1分惜敗,無緣晉級。不過,吳氏矯捷的身手,不論是投球、打擊或守備,均有優異的表現,所展露的赤腳盜壘驚人絕技,成為日本各職業球隊團鎖定的對象(註4)。

  嘉義農林學校畢業前夕,為爭取吳氏,日本職業棒球隊掀起「吳波爭奪戰」,球探們個個暗中較勁,動用關係,攀緣人情,竭盡所能勸說吳氏的加入,最後,巨人隊以簽約金800圓和月薪140圓的優渥條件,簽到吳氏。昭和12(1937)年4月,前往日本,正式加盟讀賣巨人隊,開始異鄉棒球旅程,5年後,拿到職棒生涯首次打擊王的稱號。昭和18(1943)年,改名「吳昌征」,從此所向無敵,以3成打擊率蟬聯打擊王寶座,並獲得分王與年度最有價值球員(MVP)等榮耀。

  昭和18(1943)年,日本政府因二次世界大戰之故,規定棒球場上的術語均需杜絕外語,吳氏認為此種作法為干涉體育,對棒球不尊重,向巨人球團請辭。昭和19(1944)年,進入大阪一家化學公司任職,不久,朝日球團惜才愛才,多次親訪勸說,吳氏受到感動,重返日本職棒,加入阪神隊,同年更成為球季的盜壘王。1946年,由於阪神隊缺乏左投,改行當投手,主投27場,16場完投,總計14勝6敗、6月16日,在阪神對戰東京參議員隊時,竟然投出一場「無安打、無失分」的完封比賽,令人讚嘆!1947年,再度棄投從打,又成為該季的得分王。

  1950年,吳氏轉隊「每日獵戶星座隊」(今羅德隊),開始訓練棒球後輩的工作。其中最特別的是指導荒川博產生的效應,甚至影響荒川博的徒弟王貞治,王貞治以金雞獨立式打擊法成為日本全壘打王,追根究底,吳氏指導荒川博一事,功不可沒。1957年吳氏正式退休,轉任教練(註5)。

  20年職棒生涯的吳氏,出賽約1,700場,創出1,326支安打,381次盜壘,打擊率0.272的成績。左投左打的吳氏。能攻、善守、能投,又擅長盜壘,是一位各方面表現都十分突出的全能選手。吳氏創造出日本職棒的各種紀錄,除了打擊很強外,腳程更快,臂力超人。被公認為最佳外野手,「強肩、俊足、巧投」,日本作家岡本博志撰述《人間機關車》,以「火車頭」來形容吳氏的速度快、衝力大,詳盡地描述吳氏從嘉義農林學校到日本職棒20餘年奮鬥不懈的身影(註6)。

  吳氏曾數度返臺,除在棒球比賽場合開球外(註7),更巡迴指導剛復甦的臺灣棒球運動(註8),並至臺中、嘉義、臺南、高雄等地棒球協會分會進行演講,積極地傳承棒球發展的工作。1987年6月吳氏去世。日治時期,吳氏是嘉義農林棒球隊第二波高峰的強力左投,畢業後,進入日本職棒20年,其職棒生涯創造出許多輝煌的紀錄,為臺灣早期赴日發展球員中,時間最長、成績最好的一位(註9)。吳氏個人所創造的傳奇故事令人敬佩,1995年7月,成為首位入選日本棒球名人堂殊榮的臺灣人(註10)。

註1:林華韋、林玫君,〈人間機關車-吳昌征〉,《典藏臺灣棒球史-嘉農棒球》(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5),頁12-113。
註2:林玫君,〈人間機關車-(吳昌征)(1916-1987)〉,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體育專輯-體育人物誌》(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頁121。
註3:謝仕淵、謝佳芬,《臺灣棒球一百年》(臺北:果實出版社,2003),頁48。
註4:林玫君,〈人間機關車-(吳昌征)(1916-1987)〉,頁121。
註5:謝仕淵、謝佳芬,《臺灣棒球一百年》,頁48-49。
註6:詳見岡本博志著、陳明言譯,《人間機關車吳昌征:首位臺灣人日本職棒選手奮鬥生涯》(臺北:南天,2009)。
註7:〈旅日棒球名手 吳昌征名返臺〉,《聯合報》,1958年10月19日,第3版。
註8:謝仕淵、謝佳芬,《臺灣棒球一百年》,頁49。
註9: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旋動歲月:臺灣棒球百年史》(臺北:中華民國棒球協會,2006),頁52。
註10:林玫君,〈人間機關車-(吳昌征)(1916-1987)〉,頁122。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