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年糕(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圖:年糕(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年糕

文/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https://dict.th.gov.tw

  年糕客家人稱為甜粄或紅豆粄。漢人過農曆新年習俗必定準備年糕,祭祖先拜神明的供品,意寓年年高昇。若因為家中發生喪事未滿一年,則不能蒸製年糕,而由親友贈與。

  民間蒸年糕時,忌諱久蒸不熟,若蒸得順利、表面平滑光亮,象徵來年順利。依民間習俗,蒸年糕的灶上擺放鹽巴與艾草以去邪,避免孩子進廚房亂講話。

  首先準備糯米,洗淨泡水一夜,以石磨磨成米漿,倒入結實的大布袋內,袋口紮緊,整袋置放在長條木凳上,壓以木扁擔,並以繩索將袋子緊緊綁夾在中間,目的是使米漿的水分脫離。客家人稱脫水過的米漿為「粄脆」。另從粄脆當中取一小團投入滾水中煮熟撈起作為「粄母」,在大盆子內粄母拌入粄脆,加入砂糖,反覆搓揉,直到均勻、富彈性為止。 炊蒸年糕時,在蒸籠(或其他的容器)裡面鋪上玻璃紙,倒入揉好的材料,插通氣管蒸至糕面平滑,插入筷子測試不粘即表示已經熟透。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