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圖1:臺灣各界一元獻機運動競賽辦法-1,掃描號:0380124800007。
圖1:臺灣各界一元獻機運動競賽辦法-1,掃描號:0380124800007。

戰後臺灣一元獻機運動始末

文 / 劉仁翔 / 本館整理組編纂

  「航空救國」乃是孫中山先生提倡之概念,他在為革命四處奔走時,認為空軍在未來的戰爭中有其重要性,因而鼓勵華僑與青年投入航空事業,1924年創「廣東航空學校」,為當時空軍奠立基礎(註1),北伐後更積極擴建空軍。尤其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海內外華人社會情緒高漲,不分男女老幼、紛紛慷慨解囊,購買救國公債(註2),號召從軍報國。1932年後上海發起航空救國運動,中央鑒於航空事業乃當務之急,遂於1933年2月決議舉辦救國飛機捐(註3),5月設「全國航空建設會」以負責收取中國各省民眾的捐款(後改組為「中國航空建設協會」),在當時最有名的獻機事件當屬1936年7月組成的「蔣公壽辰獻機紀念委員會」,於該年10月31日蔣委員長五十壽辰,於南京明故宮飛機場舉行獻機典禮,計命名飛機17架(註4)。

  直到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持續積極推動獻機活動,於1951年左右發起聲勢浩大的「一元獻機」運動。首先於5月25日,由臺灣各界計59個團體與社會人士共同發起,成立「臺灣各界一元獻機運動委員會」,並公推李宗黃擔任主委、陳天順、黃添樑為副主委,總幹事為劉世潤,有31個團體代表與公眾人士,主計則由臺灣省主計處擔任,由省社會處指導(註5),經選臺灣林業試驗所管轄的植物園內一間廟宇為辦公廳舍,會址在「臺北市博愛路底植物園內花圃大廳」(註6)。依據該會組織規程第二條,其宗旨:「本會籌募捐款,購買飛機,呈獻政府,加強空軍實力,其確保臺灣,反攻大陸,爭取反共抗俄之勝利為宗旨」,其目標為一人一元,一縣(市)一飛機的數量,共29架飛機。初始原勸募對象除臺灣外,欲推展海外募捐,然經該會常務會議決議放棄海外募捐,並訂10月31日蔣中正總統六五壽辰時獻納。總計實際成果,前後共辦理兩次獻機,第一次獻機於10月31日時,計工礦員工號(2架)、臺北市、彰化市及臺灣新生報讀者共5架,蔣總統避壽由省主席吳國楨代表接受。第二次獻機活動則於隔年1952年選擇蔣中正總統復行視事兩周年,即3月1日於總統府前辦理,獻機29架(含計第1次),由參軍長劉士毅代表接受,蔣總統此次則蒞會致詞並勉勵,報載還舉行十萬人遊行(註7)。

  「臺灣各界一元獻機運動委員會」募款狀況,據該會出版之實錄成果來看,自1951年6月至1952年4月辦公期間約十個多月,共獻納飛機30架(原29架,臨時一架香蕉號於募款活動結束後2個月內迅速募款成功),呈獻款項新臺幣6,380,044元(30架飛機價格估計7,355,000元,戰鬥機每架約美金25,000元),從一覽表來看,排除花蓮臺東二縣因發生大地震,澎湖人口較少外,臺灣共22縣市,當時人口700餘萬來看(因國防部訓令三軍免予捐款,連同軍眷在內,減少60萬),統計各縣市均已達到一人一元,且超過一縣市一機目標(註8)。總會成立後,地方分會紛紛設立,首先以彰化縣最早設立分會且完成募得彰化號專機,而以人口比例而言,以基隆市之繳額佔人口比例最高,為165%,宜蘭縣第二,為112%(註9)。其他團體,以工礦界率先呼籲捐款、接著為婦女界、省市商人、其次為菸酒公賣配銷商,鐵路員工,以及青果輸出同業公會(註10)。期間蔣總統分別於計畫初期、初次獻納及第二次獻納,總計三次以電文「傳諭嘉勉」表達慰問之意。  

  該會研擬「勸募須知」、「工作競賽辦法」及「督導須知」等辦法,在短暫的十個多月間,該會與各分會積極完成捐獻目標,但活動雖號稱捐款,但各級幹部還是設有捐款標準,如該運動委員會轉達各界表示,省府頒布競賽辦法後,該會即為「以身作則」(註11),即使人員稀少且待遇低,仍經員工決議自動按級捐獻,曾任特任級者一人200元,簡任級者100元、薦任級者50元、委任級20元、雇員10元、工友5元,共24名員工捐款,如主委李宗黃個人就捐贈新臺幣20,000元。捐款競賽活動還分為兩套系統,一個是各分支會的對象(獻募競賽),另一個是以捐獻地區團體及個人為對象(捐款競賽),競賽主持省為該會,各縣市局為分會,在鄉鎮為支會。不論是哪一種競賽,該會公布成績或姓名與捐款額,頒以獎狀。捐款競賽若金額足夠一架或數架飛機者,即以該地區或團體名命名捐獻之,還訂有宣傳一元獻機的標語(註12),以利宣傳。

  為表該活動清白廉潔,除卻大眾懷疑,活動後印製刊載實錄一冊,將各民眾與團體捐款登載於徵信錄上,款項收支對照公開。該會請臺灣省主計處依照制度審計,該會只負責稽核,不做收款,乃委由各銀行、郵局、與報館(如臺灣新生報、中華日報、公論報社等),總計代收單位計385家(註13)。自各分會紛紛成立後,報載之間不時刊載何處又有捐款新聞,使競賽各顯熱烈,競賽的成績評定結果亦刊載於實錄內,其獲獎者超過2,000人。

  該會獻納募款活動在1952年3月1日完成獻機,並代電知各界自5月1日停止辦公收款,各縣市捐款,該會結束後的捐款,轉聯勤總部軍需處(註14)。關於購買飛機之事,由國防部3月26日邀集美國軍事顧問團共商討購機會議,美方對獻機運動表示肯定,並允諾由顧問團向美國政府儘速並以「廉價」購置飛機29架,隨後3月28日,李宗黃委員代電顧問團蔡斯團長(William. C. Chase)及開諾特上校(Col. Kleinoeder)函(註15),表示急需從速購買,並以低廉價格代購戰鬥機29架之意。而蔡斯團長於隔日函復允諾將迅速購買,將以最大努力與低廉價格購置,由空軍顧問團開諾特上校返美後辦理。

  但受韓戰影響購置不易,最終僅購置完成美國P-51型戰鬥機12架,作為慶祝1954年5月20日第二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大典的禮物,而其餘金額撥付空軍。購機後所舉辦的一元獻機命名典禮(註16),則選擇在松山機場舉行,主委李宗黃代表向總統獻機並致詞表達愛國運動,由參軍長桂永清代表接受,12名飛官由嘉賓獻花,典禮完畢後,飛官駕機升空,先於臺北市上空繞一圈後,再往各縣市飛行後返回基地(註17),這12架飛機命名則是:臺灣號、臺南縣號、臺北市號、工礦員工號、鐵路員工號、婦女號、基隆市宜蘭縣號、臺北縣桃園縣號、新竹縣南投縣號、臺中縣雲林縣苗栗縣號、彰化縣嘉義縣臺南市號、屏東縣高雄縣高雄市號(註18)。

  一元獻機運動推展前後計十個多月,於1952年4月結束募款,但陸續仍有民間團體個別發起的獻機運動。兩年後,1954年5月甫辦完命名典禮,隔了數月後,即爆發第一次臺海危機,在11月,駐守大陳島的太平號驅逐艦遭中共解放軍魚雷快艇擊沉(1955年2月大陳島撤退),此一事件造成民眾群起激昂,民間隨即發起「獻(建)艦復仇」的捐款運動(註19),各市街路邊或學校可見「建艦復仇勸募箱」,而太平艦事件後續也引發青年學生志願從軍的運動;再更近期者,1978年12月中美斷交之危機,政府發起的「(自強)救國捐款」(愛國捐款),也從政府到民間,不分士農工商與演藝團體,紛紛響應愛國捐款活動(註20)。

  臺灣逢當時的局勢動盪不安,又逢政府財政困難,於烽火歲月下呼喚愛國情操,則不難理解民眾紛紛響應相關獻機或獻艦運動,現今的捐獻則轉以勞軍制度或設立基金等方式,不再直接捐款給國軍(註21)。

備註:
註1:莊捷、曾君潔,〈國父孫中山先生「航空救國」跨時代的理念與實踐 〉,《空軍學術雙月刊》,689,2022,頁122。
註2:財政部史料陳列室,〈救國公債 〉,網址:https://museum.mof.gov.tw/singlehtml/67b993791af54b43b4e4de4840c9c252?cntId=1709847ddc744558834fde8c3cd1771e。瀏覽日期:2024年5月13日。
註3:全國航空建設會,《全國航空建設會經收飛機捐款專冊》,出版地不詳,1936,頁1-2。
註4:〈蔣公壽辰獻機紀念委員會啟事〉,《中央日報》,1936年9月21日,1版。〈首都各界獻機祝壽昨日舉行命名典禮,觀眾四萬情況熱烈,中央國府均派代表致詞,共十七架由女童軍擲瓶〉,《中央日報》,1936年11月1日,1版。中央日報,〈周至柔昨報告共收捐款六百餘萬,未及參加仍繼續辦理〉,《中央日報》,1936年11月1日,4版。〈蔣公壽辰獻機案〉,《國民政府》,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1-011330-00001-008,各地區捐贈及飛機名稱,清單列73架。另圖像可參考:中央社-影像空間,「京獻機祝蔣委員長五十壽」,網址:https://www.phototaiwan.com/Product?ImgID=A03110000000&ImgSubID=A03110000000000200。瀏覽日期:2024年5月13日。
註5:〈臺灣各界一元獻機運動委員會〉,《外交部》,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20-049906-0011。頁5-31。
註6:〈臺灣省一元獻機運動〉(1951-11-07),《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38-01248,頁13。
註7:〈省垣昨掀起空前熱潮 慶祝 總統復行視事大會中宣讀祝詞獻機廿九架 總統蒞會接受歡呼勉戮力反攻大陸〉,《徵信新聞》,1952年3月2日,1版。
註8:一元獻機運動運動委員會編,〈一元獻機運動始末〉,《一元獻機運動實錄》,臺北:該會,1952,頁4。
註9:同註8,頁5。〈一元獻機基隆第一〉,《聯合報》,1952年6月5日,2版。〈宜獻機成績列居第二名〉,《聯合報副刊》,1952年6月9日,6版。
註10:同註8,頁3-4。
註11:同註6,頁7-8。
註12:一元獻機標語計12條: 一、一人一元,成千累萬,獻機捐款多多益善。 二、大家捐獻一元錢,獻機救國保臺灣。 三、發揚愛國熱忱,踴躍捐款獻機。四、(以下略)……。
註13:同註8,序言。〈臺灣省一元獻機運動〉(1951-11-07),《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38-01248,頁14。
註14:「呈報臺灣各界一元獻機運動委員會結束」(1952-04-30),〈各機關裁撤(0041/012/3/1)〉,《臺灣省級機關》,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40120016776008。
註15:「有關一元獻機運動全部成果共計飛機29架,業已呈現總統」(1952-04-12),〈反共抗俄運動卷〉,《臺中市政府警察局》,檔號:A387130000C/0040/D1929/1/0002/031,檔案管理局。
註16:臺灣電影文化公司,「一元獻機命名典禮」,1954, 網址:https://cmsdb.culture.tw/media/0654E311-65EF-47D2-AE55-6CB4FD036A4E。瀏覽日期:2024年5月13日。
註17:〈一元獻機命名典禮昨在北市隆重舉行 總統派桂永清代表接受〉,《中央日報》,1954年5月21日,5版。
註18:〈臺灣各界一元献機,十二架昨日命名,總統派桂參軍長接受,王總司令致詞連聲稱謝〉 ,《臺灣民聲日報》,1954年5月21日,1版。
註19:〈獻艦復仇 各地展開捐獻 致電慰問脫險官兵〉,《中央日報》,1954年11月19日,3版。〈獻艦復仇從軍報國,青年學生熱烈響應〉,《臺灣民聲日報》,1954年12月11日,3版。至1957年4月6日海軍宣布全國捐款已納入新艦建造,見:〈獻艦復仇運動捐款 業已建造新艦編入戰鬥序列 梁總司令昨在記者會上宣佈〉,《中央日報》,1957年4月6日,1版
註20:演藝人員紛紛慷慨解曩,響應愛國自強捐款運動並號召捐款,參見:臺灣新生報底片,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50-031700-0017-014、150-031700-0017-018、150-031800-0002-027等件。
註21:日治時期臺灣軍機獻納活動,可參考:劉仁翔,〈臺灣的軍機獻納:義勇學校號與義勇專賣號〉,《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24,網址: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240/3279。瀏覽日期:2024年5月13日。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廖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