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芙蓉(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圖:芙蓉(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芙蓉

文/本館採集組(參考《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https://dict.th.gov.tw/

  芙蓉在臺灣民間被視為吉祥植物,每逢端午節日,家家戶戶習慣懸掛菖蒲、艾草和榕枝所繫成的辟邪物,其中有用芙蓉葉取代艾草。

  另芙蓉樹也被視為祈子的靈樹,傳統宗教信仰中「栽花換斗」的求子儀式,所用的花即是芙蓉花或蓮招花(美人蕉),採芙蓉花的諧音扶陽,意謂生男。

  首先,將芙蓉花拿到廟裡,由法師讀敕文,孕婦在旁焚香、祈禱後,將花種回盆裡,回家放置臥房數日後,再移植至庭院,如此就完成獲得子嗣或是改變胎兒性別的儀式。芙蓉花在整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廖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