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圖1:1914年總督府國語學校內地修學旅行記-日程(掃描號:000059250060123)。
圖1:1914年總督府國語學校內地修學旅行記-日程(掃描號:000059250060123)。

日治時期內地修學旅行

文 / 陳佩姍 / 本館整理組辦事員

  「遠足」這個詞彙與概念開始出現在日本約莫是1884(明治17)年,當時的教育家澤柳政太郎(註1)賦予了這般定義:「遠足是在校外透過長距離步行,使學生得到身心鍛鍊,獲取在教室內難以接觸到自然與文化財經驗,具備教育意義的學校活動」。(註2)

  而「修學旅行」可視為「長途遠足」的延伸,1887年文部省正式將其納入「尋常師範學校設備準則」(註3)近代化教育規範中,此法定「校外教學」活動逐漸被各級學校採用,又隨著殖民政策引進臺灣。修學旅行與遠足區別在於:距離上無法當天往返、需要在外住宿過夜至少一晚以上、主要搭乘火車移動輔以徒步,景點除有自然美景、世界文化遺產及參拜神社,亦有國防軍事裝備、現代化建設之見學行程,在團體行動中潛移默化地加深對統治者認同感。(註4)

  臺灣在日治時期修學旅行大致可分為島內與島外兩大類,通常被安排在最終學年,當時前往日本稱作「內地旅行」,對學生而言是永生難忘大事,為了能順利參加,新生甫入學即須努力存錢,分期繳納旅費,並非人人負擔得起,有些人即無法成行。(註5)本文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現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於1914(大正3)年6月20日至7月14日,長達近一個月的修學旅行遊記為例,摘錄部分內容重現往昔。(註6)

  師範部乙科及國語部第四學年共73名學生在師長帶隊下,搭乘往返基隆神戶間定期內臺航線客貨船「備後丸」(註7)快樂出帆,隨著船身大幅度搖晃,全體人員紛紛出現暈船嘔吐各種症狀,印證了上一屆前輩在遊記中寫到『第二天船上簡直像醫院』所言不假。為舒緩不適登上甲板透透氣,映入眼簾竟是水天相連一望無際的大海,耳邊傳來同學聊天嬉鬧聲,正值花樣年華的青少年們滿懷期待踏上日本土地。

  從神戶港登陸後是一連串緊湊的行程,京都(6月24日至6月27日)與東京(6月28日至7月3日)佔了遊記最大篇幅,以下按照時間順序略述行程。這群學生參訪並體驗了兩處與和服相關的傳統工藝-京友禪及西陣織,多次提及乘坐電車移動,事實上京都早在1895年就是日本第一個興建路面電車的城市,(註8)不過由於市區道路狹小,最終在1978年廢止,但至今仍可從京都在地人與觀光客熟悉的「嵐電」(正式名稱是「京福電氣鐵道嵐山本線」)遙想往日風光。

  從遊記中不難發現有許多景點時至今日仍是世人所熟悉的名勝古蹟,不同世代的人們皆曾到訪過,例如:世界現存最長的木造建築蓮華王院「三十三間堂」,(註9)千尊金碧輝煌的千手觀音像井然有序地排列著,壯觀的場景令遊客無不震懾;遍布日本全國約12,000座天滿宮與天神社的總本社「北野天滿宮」,(註10)供奉著被譽為學問之神的菅原道真,前來祈求神明護佑學業順利、金榜題名的人潮絡繹不絕;「鹿苑寺」(金閣寺正式名稱),(註11)欣賞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興建金光閃閃舍利殿倒映在鏡湖池面的美麗倒影;再往距離京都僅約10多公里的滋賀縣大津市眺望日本最大湖泊「琵琶湖」(註12)一隅,其面積竟然是日月潭的80倍大,使學生們驚訝之餘也開闊了眼界;在檔案的紀錄中,提及這群人去清水寺途中遇到同為修學旅行的美國學生,原來百年前就已經有進行國際交流的紀錄了。

  揮別京都搭乘東海道線奔向東京,途中由於雲霧遮蔽能見度極差看不見富士山,但繁華熱鬧的大城市令人目不暇給,到處都是臺灣本島尚未有的嶄新設施,如:1903年開園日本最古老的西洋風近代公園「日比谷公園」、1911年開幕的帝國劇場、1906年落成樓高8層,藏書約60萬冊,每日平均7、800人次讀者使用的帝國圖書館(現國際兒童圖書館)。(註13)那段期間恰巧躬逢其盛為慶祝大正天皇即位舉辦的大正博覽會(1914年3月20日至7月31日),第一會場各展區品項豐富,然而學生們因時間不充裕難以仔細端詳展覽內容,7月2日參觀第二會場的重點擺在設立於上野公園不忍池畔的臺灣館,(註14)分門別類陳列著臺灣各式物產,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來自阿里山的巨大檜木板。

  值得注意的是,檔案中已出現不少至今仍在使用,充滿近代感的外來語,如:「デパートメントストア」即department store百貨公司、「プラットホーム」即platform月台。或許這群學生心目中也進行了一番帝都東京與島都臺北的比較,期盼這些文明設施有朝一日也能引進臺灣。

  無論什麼時代,旅行這件事始終承載著人們美好的期待,於求學階段的青少年而言,親身走訪並見識課本以外的廣袤世界,與同窗好友進行長時間校外密集生活的寶貴時光,更是在青春扉頁留下每當想起仍燦爛如新生,永不褪色的美好回憶。

註釋:
註1:成城學園教育研究所,〈澤柳政太郎について〉,收入:成城學園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seijogakuen.ed.jp/edu-lab/masataro-sawayanagi/(2024年12月31日點閱)。
註2:林雅慧,〈「修」台灣「學」日本:日治時期台灣修學旅行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頁14。
註3:尋常師範学校設備準則ヲ定ム(1888-8-21),〈公文類聚.第十二編.明治二十一年.第三十四卷.學政一.學政總.校舍一〉,《內閣.總理府》,国立公文書館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請求番号:類00369100,No.23(全34件),頁94,網址:https://www.digital.archives.go.jp/img/1658710(2024年12月31日點閱)。
註4:蔣竹山,〈修學旅行:課堂外的新體驗〉,《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臺北:蔚藍文化出版社,2014年),頁93-104。
註5:蔡淑君,《少男少女見學中:日本時代修學旅行開箱》(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
註6:「內地修學旅行報告(國語學校長)」(1915-01-01),〈大正四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三十卷教育〉,《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5925006。
註7:河野信次,〈日本郵船會社臺灣航路使用船:備後丸〉,《臺灣糖業觀》(日本神戶:日華新報社,1915年),頁230後之夾頁。藏品類型:7.6 x10.6 cm黑白照片,典藏單位: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臺灣舊照片資料庫〉,館藏登錄號:0477219,網址:https://dl.lib.ntu.edu.tw/s/photo/item/477779(2025年1月3日點閱)。
註8:台灣知名歷史知識平台-故事編著,〈京阪交通大不同:大阪靠「私鐵王國」快速發展,京都卻是公車比電車便利?〉,《表裏京阪:走讀日本!千年古都的文化索引》(臺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4),頁250-253。
註9:三十三間堂,收入:京都市旅遊指南官網,網址:https://kyoto.travel/tw/shrine_temple/159.html(2025年1月3日點閱)。
註10:北野天滿宮,同註9出處,網址:
https://kyoto.travel/tw/shrine_temple/142.html(2025年1月3日點閱)。
註11:金閣寺,同註9出處,網址:https://kyoto.travel/tw/shrine_temple/132.html(2025年1月3日點閱)。
註12:琵琶湖簡介,收入:琵琶湖システム|滋賀県ホームページ,網址:https://www.pref.shiga.lg.jp/biwako-system/t-Chinese/(2025年1月3日點閱)
註13:国際こども図書館に歴史を見る|在國際兒童圖書館追溯歷史,收入:Taito City Culture Archives|台東區文化探訪アーカイヴス,網址:https://www.culture.city.taito.lg.jp/bunkatanbou/culture/ilcl/chinese_big5/page_01.html(2025年1月3日點閱)
註14:東京大正博覽會第二會場臺灣館,尺寸:14 x 9.1cm黑白照片,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登錄號:2002.007.1103,網址: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Object.aspx?SYSUID=11&RNO=MjAwMi4wMDcuMTEwMw==(2025年1月3日點閱)。

參考文獻:
一、檔案
《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00005925006,〈大正四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三十卷教育〉。

二、專書
蔣竹山,《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臺北:蔚藍文化,2014年。
蔡淑君,《少男少女見學中:日本時代修學旅行開箱》。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臺灣知名歷史知識平台-故事編著,《表裏京阪:走讀日本!千年古都的文化索引》。臺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4。

三、碩博士論文
林雅慧,〈「修」台灣「學」日本:日治時期台灣修學旅行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四、網路
成城學園教育研究所,〈澤柳政太郎について〉,收入:成城學園官方網站:https://www.seijogakuen.ed.jp/edu-lab/masataro-sawayanagi/
尋常師範学校設備準則ヲ定ム,收入:国立公文書館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https://www.digital.archives.go.jp/img/1658710
日本郵船會社臺灣航路使用船:備後丸,收入: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臺灣舊照片資料庫:https://dl.lib.ntu.edu.tw/s/photo/item/477779
三十三間堂、北野天滿宮、金閣寺,收入:京都市旅遊指南官網:https://kyoto.travel/tw/shrine_temple/159.html
https://kyoto.travel/tw/shrine_temple/142.html
https://kyoto.travel/tw/shrine_temple/132.html
琵琶湖簡介,收入:琵琶湖システム|滋賀県ホームページ:https://www.pref.shiga.lg.jp/biwako-system/t-Chinese/
国際こども図書館に歴史を見る|在國際兒童圖書館追溯歷史,收入:Taito City Culture Archives台東區文化探訪アーカイヴス:https://www.culture.city.taito.lg.jp/bunkatanbou/culture/ilcl/chinese_big5/page_01.html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黃宏森
行政指導林明洲
總 編 輯胡斐穎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廖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