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1:排灣族單串多彩琉璃珠項鍊1(本館館藏,登錄號:19970011422)
圖1:排灣族單串多彩琉璃珠項鍊1(本館館藏,登錄號:19970011422)

臺灣原住民族古琉璃珠賞析

文/何孟侯/本館採集組編纂

  本館「南島織影-館藏原住民族衣飾文物特展」的「來自海洋的訊息」主題區中,展出4件臺灣原住民族古琉璃珠飾品,其中有排灣族單串多彩琉璃珠項鍊3件(長度分別為:26公分、38公分、36公分)及魯凱族複串琉璃珠頸飾1件(長*寬/34*3公分),材質為琉璃珠及麻線(圖1-圖4)(註1、註2)。

  在臺灣原住民族文物中,號稱「排灣三寶」的三種珍稀之物包括:古陶壺、青銅刀及古琉璃珠,它們在傳統排灣社會裡,往往是只有頭目、貴族階級的成員才能擁有與使用。之所以珍視的原因在於這些東西的稀有與難得,特別是古琉璃珠,以往都透過與外來者的交易所取得,而排灣族的琉璃珠來源也相當多元,往往可以分析出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不同文化的貿易珠,另外,項鍊的編結方式亦可分辨出珠串的新舊。

  琉璃珠大致可分為單色小及中型珠、多色大型珠。排灣族語qata是指單顆的花紋珠子,多顆qata串成的項鍊稱為linpa,不同qata的花紋,都有自己專屬的名字。

  單色珠最常見橘色、綠色及黃色三種,通常這類珠子編串於項鍊的附屬位置,多彩花紋珠則配置於項鍊的正面中央位置,其中又以白底紅、藍色波浪紋的mulimulitan(美麗珍貴之珠)最為高貴。

  排灣族傳統服飾的琉璃珠飾品,包括頭飾、頸飾、首飾、胸飾、揹飾、雲肩服飾等等。其中最重視的是胸飾,不論是單串胸飾、複串胸飾、頸飾都有其一定的串珠規範。

  展出3件排灣族琉璃珠,型式上都屬於單串編結之胸飾,項鍊兩側以橙、綠、黃3種素色珠編串,中間又以三色細珠平行並連串接,中央則為大型多彩琉璃珠區。排灣族的琉璃珠文化精緻之處,在於項鍊的每一區塊都有其專屬的命名,不同紋樣的彩珠也都有其專屬的名稱和編排位置。以展出物件的編結形式而言,即屬較傳統的樣式。

  地理區位與排灣族鄰近的魯凱族亦有配戴琉璃珠的傳統,本件複串頸鍊編結成三排,以硨磲貝板做間隔,主要的多彩琉璃珠皆集中於正面,其中亦有白底紅、藍色波浪紋的mulimulitan美麗珍貴之珠。(圖5)

註釋:
註1:排灣族單串多彩琉璃珠項鍊,登錄號:19970011422、19970011427、1997001134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註2:魯凱族複串琉璃珠頸飾,登錄號:20110010055,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參考文獻:
排灣族單串多彩琉璃珠項鍊,登錄號:19970011422、19970011427、1997001134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品查詢資訊系統: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
魯凱族複串琉璃珠頸飾,登錄號:20110010055,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品查詢資訊系統: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黃宏森
行政指導林明洲
總 編 輯胡斐穎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廖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